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羌村三首其二翻译、赏析、拼音版与注释(杜甫)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9 18:58:48阅读:527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羌村三首其二全文: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羌村三首其二全文翻译:

  人到晚年了,还感觉是在苟且偷生,但又迫于无奈,终日郁郁寡欢。

  儿子整日缠在我膝旁,寸步不离,害怕我回家没几天又要离开。

  闲来绕数漫步,往昔追随皇帝的情景出现在眼前,可事过境迁,只留下遗憾和叹息。

  一阵凉风吹来,更觉自己报国无门,百感交集,备受煎熬。

  幸好知道已经秋收了,新酿的家酒虽未出糟,但已感到醇香美酒正从糟床汩汩渗出。

  现在这些酒已足够喝的了,姑且用它来麻醉一下自己吧。

  羌村三首其二字词句解释:

  晚岁,即老年。迫偷生,指这次奉诏回家。杜甫心在国家,故直以诏许回家为偷生苟活。少欢趣,正因为杜甫认为当此万方多难的时候却待在家里是一种可耻的偷生,所以感到“少欢趣”。“少”字有分寸,不是没有。

  “娇儿”句,当在“畏”字读断,是上一下四的句法。这里的“却”字,作“即”字讲。“却去”犹“即去”或“便去”。是说孩子们怕爸爸回家不几天就又要走了,因为他们已发觉爸爸的“少欢趣”。金圣叹云:“娇儿心孔千灵,眼光百利,早见此归,不是本意,于是绕膝慰留,畏爷复去。”

  忆昔,指上一年六七月间。追凉,追逐凉爽的地方,即指下句。

  “萧萧”二句,杜甫回来在闰八月,西北早寒,故有此景象。萧萧,兼写落叶。抚,抚念。抚念家事则满目凄凉,抚念国事则胡骑猖獗,因而忧心如焚。

  赖,有全亏它的意思,要是再没酒,简直就得愁死。糟床,即酒醡。注,流也,指酒。

  “如今”两句,这是预计的话,因为酒还没酿出。“足斟酌”是说有够喝的酒。“且用慰迟暮”,姑且用它(酒)来麻醉自己一下吧。这只是一句话,并不是真心话。

  羌村三首其二全文拼音版注释:

  wǎn suì pò tōu shēng , huán jiā shǎo huān qù 。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jiāo ér bù lí xī , wèi wǒ fù què qù 。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yì xī hào zhuī liáng , gù rào chí biān shù 。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xiāo xiāo běi fēng jìn , fǔ shì jiān bǎi lǜ 。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lài zhī hé shǔ shōu , yǐ jué zāo chuáng zhù 。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rú jīn zú zhēn zhuó , qiě yòng wèi chí mù 。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羌村三首其二赏析(鉴赏):

  羌村三首其二写诗人得还家以后的苦闷和矛盾心情,表达出作者身处乱世有心报国而不甘心苟且偷生的心态。

  对于一个忧乐关乎天下的诗人来说,相逢时的喜悦是短暂的。“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居定之后,诗人的报国壮志重新高涨,对大唐江山的忧患渐渐冲淡了相逢的喜悦。正值国难当头,民不聊生之际,诗人却守着一方小家庭,诗人意识到这种现状无异于苟且偷生。作者曾经豪情满志地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在金戈铁马、烽火狼烟中淹没,壮志未酬的苦闷使诗人的脸庞上不再有笑容,日子久了,连孩子也察觉父亲的变化。“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看着父亲日渐愁苦的脸,懂事的孩子知道父亲又在操虑国事了,担心父亲为了理想再度离家而去,于是,孩子们每日守护在父亲左右,珍惜和父亲在一起的每时每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诗人用今昔对比来寄托胸中苦闷,叙事中穿插写景。“萧萧北风”大大添加了悲苦的氛围,也强化了“百虑”的深沉,其中一个“煎”字,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文人,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无法解决时,诗人内心开始变得极度焦灼不安,诗人需要寻求一个突破口来倾泄胸中郁结的情绪。千百年来,无数失意文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诗中,杜甫也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诗人名在写酒,实为说愁。它是诗人百般无奈下的愤激之辞,迟暮之年,壮志难伸,激愤难谴,“且用”二字将诗人有千万般无奈与痛楚要急于倾泻的心情表达了出来,这正应了李白的那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羌村三首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https://www.shicibang.com/gushici/201807/10120.html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这荆州牌印,你掌了者

    出自元代高文秀的《杂剧·刘玄德独赴襄阳会》 第一折(冲末刘备同赵云上,云)叠盖层层彻碧霞,织席编履作生涯。有人来问宗和祖,四百年前将相家。某姓刘名备,字玄德,乃大树娄桑人也。某在桃园结义了两个兄弟,二

  • 白朴《满江红 同(案原无同字,兹从丁本钞)郑都》全诗赏析

    费尽长绳,系不注西飞白日。客窗外、满庭秋草,露蛩寒泣。酒后看花空眼乱,花前把酒从衣湿。要一尘、归老作菟裘,何难觅。仙客老,巴园橘。封万户,燕山栗。且栽培松竹,伴人孤寂。岂有梁鸿高世志,也无司马题桥笔

  • 前驺潘岳贵,故里邵平穷。

    出自唐代刘得仁的《书事寄万年厉员外》 帝城皆剧县,令尹美居东。遂拜赵张下,暂离星象中。拥归从北阙,送上动南宫。紫禁黄山绕,沧溟素浐通。封疆亲日月,邑里出王公。赋税充天府,歌谣入圣聪。土膏寒麦覆,人海昼

  • 潇湘神·斑竹枝原文_《潇湘神·斑竹枝》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潇湘神·斑竹枝赏析_古词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十三》文言文及翻译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十三》文言文及翻译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初一日 晓起,晴丽殊甚。问其地,西去路江二十里,北由禾山趋武功百二十里,遂令静闻同三夫先以行李往路江,余同顾

  • 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

    出自唐代张文琮的《咏水》 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地图罗四渎,天文载五潢。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独有蒙园吏,栖偃玩濠梁。

  • 色随花旋落,年共水争流。

    出自唐代李远的《与碧溪上人别》 欲入凤城游,西溪别惠休。色随花旋落,年共水争流。客思偏来夜,蝉声觉送秋。明朝逢旧侣,唯拟上歌楼。

  • 骑吏排龙虎,笙歌走凤凰。

    出自唐代韦渠牟的《杂歌谣辞。步虚词》 玉简真人降,金书道箓通。烟霞方蔽日,云雨已生风。四极威仪异,三天使命同。那将人世恋,不去上清宫。羽驾正翩翩,云鸿最自然。霞冠将月晓,珠佩与星连。镂玉留新诀,雕金得

  • 百家姓《那(nuó)》姓起源

    381 那(nuó)381 那(nuó) 【寻根溯源】 那(nuó)姓源自子姓。商王武丁的后裔建立有权国,春秋时楚武王灭权国之后,将国人迁移到那楚,这些子姓移民的后裔便以地为氏,此为那氏之始,称那

  • 唐宋八大家·心术

    心术心术 【原文】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87],然后可以制利害[88],可以待敌[89]。 凡兵,上义[90];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