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春宫怨》杜荀鹤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9 18:44:37阅读:76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作品简介《春宫怨》是唐末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代宫女抒怨的代言诗,载于《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一。此诗含有自叹无人赏识之意。首联写因貌美而入宫,受尽孤寂,不愿梳妆;颔联写取宠不在容貌,因而不必妆扮了;颈联写景,春风骀荡,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借以烘托春心受残,寂寞空虚的情感;末联写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其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两句是历来为人所推崇的名句。

原文

春宫怨⑴
早被婵娟误⑵,欲妆临镜慵⑶。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⑷。
风暖鸟声碎⑸,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⑹,相忆采芙蓉⑺。

词句注释
⑴《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作周朴诗。
⑵婵娟:形容姿容、形态美好。
⑶慵:懒。
⑷若为容:如何去妆饰自己。《诗经·国风·卫风·伯兮》“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⑸碎:形容鸟鸣声纷纭杂沓,非一鸟独鸣,而是数鸟共语。
⑹越溪女: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
⑺芙蓉:莲花。

白话译文
早年因为容貌美丽被误选入宫中;想要对镜梳妆打扮却又意态懒慵。
承蒙君王宠爱不在于美丽的容貌,那教我如何还有心思去梳妆饰容。
春风和煦温暖鸟儿啼声清脆悦耳;正午艳阳高照花影才会叠叠重重。
每年此时我都会想起乡间的女伴,怀念当年自由欢快地采撷着芙蓉。

赏析

历来写宫怨的诗大多不着“春”字,即使是写春宫之怨的,也没有一首能像杜荀鹤这首那样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

前两句是发端。“婵娟”,是说容貌美好。宫女之被选入宫,就因为长得好看,入宫以后,伴着她的却只是孤苦寂寞,因而拈出一个“误”字,慨叹“今日在长门,从来不如丑”(于濆《宫怨》)。此刻,她正对着铜镜,顾影自怜,本想梳妆打扮一番,但一想到美貌误人,又不免迟疑起来,懒得动手了。上句一个“早”字,仿佛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自己被误之久;次句用欲妆又罢的举动展示怨情也很细腻。这两句在平淡之中自有自然、深婉的情致。

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对,上下句文意相续,如流水直泻,一气贯注,进一步写出了欲妆又罢的思想活动。“若为容”是“怎样打扮”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是说打扮没有用。宫女说:“既然被皇上看中并不在于容貌的美好,那么,我再打扮又有什么用呢?”言外之意,起决定作用的是别的方面,例如勾心斗角、献媚邀宠等。

五、六句忽然荡开,诗笔从镜前宫女一下子转到室外春景:春风骀荡,鸟声轻碎,丽日高照,花影层叠。这两句写景,似乎与前面描写宫女的笔墨不相连属,事实上,仍然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在欲妆又罢的一刻,透过帘栊,暖风送来了动听的鸟声,游目窗外,见到了“日高花影重”的景象。临镜的宫女怨苦之极,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更唤起了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感情是一脉相承的。

“风暖”这一联设色浓艳,《诗人玉屑》(卷三)把它归入“绮丽”一格。风是“暖”的;鸟声是“碎”的──所谓“碎”,是说轻而多,唧喳不已,洋溢着生命力,刚好与死寂的境界相对立;“日高”,见出阳光的明丽;“花影重”,可以想见花开的繁茂。绮丽而妙,既写出了盛春正午的典型景象,反衬了怨情,又承上启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联想。

眼前声音、光亮、色彩交错融合的景象,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荷叶、罗裙,一色裁成,芙蓉似脸,脸似芙蓉,三人一队,五人一群,溪声潺潺,笑语连连。“越溪”即若耶溪,在浙江绍兴,是当年西施浣纱的地方,这里借指宫女的家乡。这两句以过去对比当下,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此时的愁苦,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具有更为悠远的神韵。诗的后四句虽是客观的写景与叙事,然而揭开字句的帷幕,却可以听到宫女隐微而又极其伤痛的啜泣之声。

从诗的意境来看,《春宫怨》似不只是诗人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诗人的自况。人臣之得宠主要不是凭仗才学,这与宫女“承恩不在貌”如出一辙;宫禁斗争的复杂与仕途的凶险,又不免使人憧憬起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与宫女羡慕越溪女天真无邪的生活又并无二致。它不仅是宫女之怨情,还隐喻当时黑暗政治对人才的戕杀。

这首诗以“风暖”一联饮誉诗坛,就全篇而论,也是一首意境浑成的好诗。

英汉对照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 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 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 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 相忆采芙蓉。

A SIGH IN THE SPRING PALACE

Du Xunhe
Knowing beauty my misfortune,
I face my mirror with a sigh.
To please a fastidious emperor,
How shall I array myself?....
Birds flock and sing when the wind is warm,
Flower-shadows climb when the sun is high --
And year after year girls in the south
Are picking hibiscus, dreaming of love!

作品格律
这首五言律诗的用韵方式为首句不入韵仄起式;其韵脚是:上平二冬(平水韵)。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
(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梁书》 (按应作《五代史记》;《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故而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如山中寡妇的避征无门,《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宝,乱杀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坟;《再经胡城县》中酷吏的残忍,县民的含冤,都是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诗也明白平易,且都是近体诗,但也失之浅率,不甚耐读。他自称【苦吟】,从技巧上说,未必如此。《沧浪诗话》将他列为一体,翁方纲不以为然,在《石洲诗话》中说:【咸通十哲,概乏风骨……杜荀鹤至令严沧浪目为一体,亦殊浅易。】《苕溪渔隐丛话》引《幕府燕闲录》,也谓鄙俚浅俗,惟宫词为唐第一。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室中虽暡叆,心里绝喧嚣

    室中虽暡叆,心里绝喧嚣 出自唐代寒山的《诗三百三首》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

  •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赏析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是后人加的。唐雎(jū),是安陵国的臣子。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公元前225年,即秦始皇二十二年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意思翻译、赏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

  • 芳草句,碧云辞,低徊闲自思。

    芳草句,碧云辞,低徊闲自思。 出自清代佟世南的《阮郎归·杏花疏雨洒香堤》杏花疏雨洒香堤,高楼帘幕垂。远山映水夕阳低,春愁压翠眉。芳草句,碧

  • 杜琼《雪屋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雪屋记 (明 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

  • 铄石流金

    铄石流金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铄石流金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铄石流金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上三峡》赏析

      此诗表现了当时诗人逆境难熬,情绪郁闷状况。前四句,诗人运用大胆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了巫山高入云天、巴水急流滚滚的壮丽景色。“巫山夹青天”,“夹”字用得极其到位,既写出了巫山险峻,遮天蔽日的形势,也

  • 锦衣花帽权停待,官里向前行您将我肩上抬

    出自元代郑光祖的《杂剧·辅成王周公摄政》 楔子(微子一折)(驾上,宣住)(正末扮太师上,开)自家姬姓,周家嫡族,现为太师。从先考文王时,参预国事,至今上武王,一同克商伐纣。官里与诸侯会于鹿台,宦唤某,

  • 为什么土木工程专业的男生找不到女朋友?

    为什么土木工程专业的男生找不到女朋友? 答案:因为他们又“土”又木(土气,木讷)

  • 《厓门吊古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厓门吊古记 [明]方良永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县官属谒既,予进知县罗侨,语之曰:“厓山之事,千古痛愤。办香敬吊,行与子偕。”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