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8-30 01:47:11阅读:268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少受学于王安石。登进士第,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孙觉荐之,召至京师,谒谏官李常,常问曰:“君从南方来,民谓青苗法何如?”定曰:“民便之,无不喜者。”常曰:“举朝方共争是事,君勿为此言。”定即往白安石,且曰:“定但知据实以言,不知京师乃不许。”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于是诸言新法不便者帝皆不听。命定知谏院,宰相言前无选人除谏官之比,遂拜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知制诰宋敏求、苏颂、李大临封还制书,皆罢去。
御史陈荐疏:“定顷为泾县主簿,闻庶母仇氏死,匿不为服。”诏下江东、淮、浙转运使问状,奏云:“定尝以父年老,求归侍养,不云持所生母服。”定自辩言,实不知为仇所生,故疑不敢服,而以侍养解官。曾公亮谓定当追行服,安石力主之,改为崇政殿说书。御史林旦、薛昌朝言,不宜以不孝之人居劝讲之地,并论安石,章六七上,安石又白罢两人,定亦不自安,蕲解职,以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吏房、直舍人院同判太常寺。八年,加集贤殿修撰、知明州。元丰初,召拜宝文阁待制、同知谏院,进知制诰,为御史中丞。劾苏轼《湖州谢上表》,擿其语以为侮慢。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一日,于崇政殿门外语同列曰:“苏轼乃奇才也。”俱不敢对。
元祐二年,卒。死之日,诸子皆布衣。
(节选自《宋史·李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于是诸言新法不便者/帝皆不听。
B.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于是诸言新法不便者/帝皆不听。
C.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于是诸言新法不便者/帝皆不听。
D.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于是诸言新法不便者/帝皆不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只是古代男子少年时,另取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C.拜,授与官职;任命。
D.卒,古人对士大夫等人的“死”的讳称。其他还有:天子死曰“崩”,诸侯、王    死叫“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安石变法的诸多项中,青苗法让老百姓受益匪浅,当时受到了欢迎。
B.李定向宋神宗详细介绍了江南的情况,宋神宗因此决定推行青苗法。
C.李定的庶母仇氏去世后,李定却没有服丧,还为自己的行为狡辩,也连累了王安石。
D.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与李定的弹劾揭发有很大的关系。李定搜集了大量    证据弹劾苏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举朝方共争是事,君勿为此言。(5分) 
(2)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5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D(3分)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理解。根据句意判断D项正确。“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于是诸言新法不便者,帝皆不听。”
11.【答案】A(3分)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理解。A项“字”不只是男子取字,女子15岁成年后也可以取字,而且是成年后才取字。
12.【答案】B(3分)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李定对青苗法实行情况的介绍,坚定了宋神宗推行新法的信念,并不是决定推行青苗法,这时候青苗法已经推行了。所以B项理解错误。
13.【答案】(1)整个朝廷都正为此事争论不休,你可千万不要这样说(5分)
(2)(将苏轼)逮捕至台狱审问。正当全国大赦,人们对此事纷纷指责,于是只好将苏轼贬官至黄州。(5分)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翻译能力。能力层级B级,理解。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语言现象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第1句,“举”,“方”,“是”,各1分,大意2分。第2句,省略句,“穷治”,“窜”各1分,大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少年时求学于王安石。中进士,任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经孙觉推荐,被召到京师,谒见谏官李常,李常问:“你从南方来,那里的人们对青苗法看法怎样?”李定答道:“百姓从中获益匪浅,没有不喜欢的。”李常说:“整个朝廷都正为此事争论不休,你可千万不要这样说。”李定遂将此事告诉了王安石,并说:“我只知道据实情而言,没想到在京师却行不通。”王安石听后非常高兴,对他说:“你且等皇上召见的时候,就将整个实情都禀告皇上。”并且马上向皇上推荐了他。宋神宗召见李定,询问有关青苗法的事,李定据实而言,对答如流,从此对于那些说不便于实行新法的话,神宗都一概不听了。任命李定知谏院,宰相说以前还没有选人出任谏官的例子,遂拜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知制诰宋敏求、苏颂、李大临驳回制书,都被罢免了。
御史陈荐上疏说:“李定不久前做泾县主簿时,听说庶母仇氏死了,却将此事隐瞒而不回家服丧。”皇上下诏给江东、淮、浙转运使询问情况,转运使上奏说:“李定曾因其父年老,要求归家侍养,没有说是为其生母服丧。”李定自己辩解说确实不知道自己是仇氏生的,所以非常疑惑,不敢服丧,而只是以侍养父亲为由解官回乡。曾公亮认为李定应当追行服丧,王安石也极力主张这样,改任李定为崇文殿说书。御史林旦、薛昌朝说,不宜让不孝之人居于劝讲之位,而且一并弹劾王安石,王安石要求罢免二人。李定自己也感到很不安,请求解除官职,于是以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吏房、直舍人院同判太常寺。熙宁八年,加集贤殿修撰、知明州。元丰初年,奉召回京拜为宝文阁待制、同知谏院,又进任知制诰,为御史中丞。弹劾苏轼《湖州谢上表》,揭发说文中多侮慢之词,并由此指责苏轼自熙宁以来,所作文章,大多怨谤君父,并与邻里之人勾结。(将苏轼)逮捕至台狱审问。正当全国大赦,人们对此事纷纷指责,于是只好将苏轼贬官至黄州。李定正想将苏轼投入监狱,然而此时已是不可能的了。有一天,在崇政殿门外,李定对同僚说:“苏轼真是个奇才呀。”大家都不敢答应。
李定在元祐二年的时候死去,在死的时候,他的儿子都还是平头布衣。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 宣室求贤访逐臣:李商隐《贾生》全诗翻译赏析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诗鉴赏 贾谊不仅是汉初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早熟的政治家,二十

  •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 吃里爬外造句两则

    【吃里爬外解释】受着自己一方的好处,暗地里又为另一方出力效劳。也作“吃里扒外”。 【吃里爬外造句】 ①厂长待你不薄,给你又加工资又分住房,你怎么可以这样吃里爬外? ②明天的小足球比赛大

  • 文言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

  • 韩愈《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 韩 愈 公讳昌裔,字光后,本彭城人。曾大父讳承庆,朔州刺史。大父巨敖,为太原晋阳令。再世宦北方,乐其土俗,遂著籍太原之阳曲。父讼,赠

  •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①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服膺儒术,非礼不动。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

  • 王昌龄《出塞》全诗赏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品赏析【注释】:1、但使:只要。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 中国古代名酒大全|中国古代酒名摘录

    桑落酒:不知桑落酒,今岁谁与倾。色比凉浆犹嫩,香同甘露永春。十千提携一斗,远送潇湘故人。不醉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情。 新丰酒: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丰。新丰有酒为我饮,消取故园伤别情。心断

  • 天经地义造句九则

    语义说明:天地间原本如此而不容改变的道理。 使用类别:用在「合情合理」的表述上。 天经地义造句:01要有收获就得耕耘,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02多行不义必自毙,天经地义,不容置疑。 03国家有难,大家出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