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徐大椿《用药如用兵论》“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8-30 01:42:42阅读:390
用药如用兵论
徐大椿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
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以草木之偏性,攻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  )制之,(  )后无丧身殒命(  )忧。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严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辨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之谓向导之师;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数病而合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溃。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
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
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                  全:保全
B.必能知彼知己                        必:果真,如果确实
C.所以老其师                          老:衰老
D.本和平之药                          本:主要,以……为主
【答案】C(老:使……疲惫)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多方(  )制之,(  )后无丧身殒命(  )忧。
A.而  然  以                           B.以  而  之
C.其  乃  所                           D.于  且  者
【答案】B
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
A.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
B.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
C.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
D.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
【答案】A   
8.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篇以用药宜慎为总原则,提出了一些用药之道,论说精辟透彻,层次分明。可见作者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并在指导用药中运用灵活自如。
B.药是在人的肌体中发挥作用的,是内隐的;兵是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是外显的。“用药如用兵”的说法将内隐的转换成外显的,浅显易懂。
C.作者认为药可以用来治病邪,但也有毒害人体的一面,“好服食者,必有奇疾”,是“不得已而后用”的,这体现了他对“药”的辩证认识。
D.文章多用排比句,语言整齐有力,气势充足,以用兵喻用药,突出了用药和用兵间的相似性,从而更形象地突出了药的作用,让人更易接受。
【答案】D(“突出了药的作用”错,应为“用药的策略”)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3分)
【参考答案】调配药物用来治病,也是不得已后才使用。〔设:准备,调配,安排(1分);攻(1分);亦不得已而后用(1分)〕
(2)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3分)
【参考答案】依据寒热便有反治(对抗治疗)的方法,这好比(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分化离间的策略。〔因(1分);此之谓(1分);行间之术(1分)〕
(3)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4分)
【参考答案】病势正在衰退,就一定要穷追到病邪退去之处,再增加精练勇锐的药物,这好比摧毁敌人巢穴的方法。〔每个分句各1分〕
【参考译文】
圣人保全人民生计的方法,是把谷物作为主食,果品作为副食,牲畜作为滋补品,菜蔬作为供养物,药物就用它攻治病邪,所以即使甘草、人参这一些平和的药物,错误地使用也会造成危害,都是毒药这一类啊。喜爱服食丹药的古人,必然产生重病,好象贪求作战逞胜的人,一定招致大祸一样。因此部署军队用来除害,不得已然后才动用;调配药物用来治病,也是不得已后才使用。它们的道理是相同的。
疾病造成祸患,小患就耗散正气,大祸便伤害性命,严重得好比一个敌对的国家。用药物的特性,攻治脏腑的疾病,如果能既了解疾病,又掌握药性,用多种方法制服病邪,然后才没有丧失性命的忧虑。因此对循着六经传变的病邪,便预先占据它尚未侵袭的部位,就好比切断敌军必经之道的方法;对来势迅猛的病邪,便赶快守护那尚未致病的部位,就好比守卫我方险要疆土的方法。对挟带积食而造成的病,首先消除那积食,就好比敌方的财物粮食已经烧毁;对并合旧疾而发作的病,一定要防止新旧病邪会合,就好比敌方的内应已经断绝。
辨明经络便没有泛泛而用的药物,这好比先头侦察的部队;依据寒热便有反治的方法,这好比分化离间的策略。一种病如果分割治疗它们,那么用少量药物就可以战胜众多的病症,使它们前后不能互相救援,那么病势自然衰退;几种病如果同时治疗它们,那么集中药力摧毁它们的主要病邪,使它们分散没有统领的力量,那么众多的病邪完全溃退。病势正在进展,就不宜在病邪猖獗时攻治,应坚守正气,这好比使敌军疲怠的方法;病势正在衰退,就一定要穷追到病邪退去之处,再增加精练勇锐的药物,这好比摧毁敌人巢穴的方法。
至于对邪气伤身而正气已衰的人,攻治不可迅猛,应主要运用性味平和的药物,而用性味猛烈的药物辅助它:好比衰弱困败的时候,不可竭尽人民的力量啊。对邪气伤身而正气尚实的人,攻治不可轻缓,应主要运用性味猛烈的药物,而用性味平和的药物调和它;好比富有强盛的国家,可以振兴军威武力啊。
虽然这样,但是选材一定要恰当,器具必须要精良,限定日期,不得延误,排列阵势,要有规律,这些又是数不胜数的。《孙子兵法》十三篇,治病的方法完全包括在里面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普通话:一部残酷血腥的千年汉族血泪史

    汉族以及汉语大致在秦汉时期形成,中国境内虽然方言众多,但汉族统一后的语言——“雅言”逐渐成为了汉语的正统。西晋末年,匈奴等五胡在晋室内乱之时攻陷洛阳,史称“五胡乱华rd

  • 一只狗总不洗澡,为什么不生虱子? 答案:狗生狗

    脑筋急转题:一只狗总不洗澡,为什么不生虱子? 脑筋急转解析:狗只会生狗,不会生虱子。 脑筋急转弯答案:狗生狗

  • 杜甫《哀江头》全诗赏析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

  • 背信弃义造句七则

    【背信弃义解释】违背承诺,不讲道义。背:违背。信:信用。义:道义,即道德和正义。 【背信弃义造句】 ①对于那些背信弃义的做法,我从来都是深恶痛绝的。 ②他无中生有地说我背信弃义,这无异

  • “桥玄字公祖,汉末梁国睢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桥玄字公祖,汉末梁国睢阳人也。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之。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昌素为

  • 项羽:一时纠结,千古悲情

    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死得窝囊,固然与其缺乏谋略,逞匹夫之勇有关,但他一生最大的失败莫过于鸿门宴上的一时纠结,优柔寡断,错失良机,致使功败垂成。 当时项羽的纠结,总结起来就是:打不打?杀不杀?追不

  • 弄巧成拙造句七则

    语义说明:比喻枉费心机。 使用类别:用在「处事不当」的表述上。 弄巧成拙造句:01读书没有捷径,偷机取巧,必然弄巧成拙。 02没天才的本事,就不要学天才,弄巧成拙反而不妙。 03原想这样做会省事一点,

  • 梦到了好多饺子预兆了什么吗

    梦见好多饺子,得此梦,得此梦与家中长辈有正面冲突者,多有不顺,乃是有小人从中火上浇油,挑拨离间,职场发展多受他人牵绊,财运难以提升。如做此梦,求财可与他人之间用心相待,多有好运之意。夏天梦之吉利,冬天

  • 陈敷《农书自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农书自序(宋)陈敷   古者四民,农处其一。《洪范》八政,食货居其二。食谓嘉谷可食,货谓布帛可衣,盖以生民之本,衣食为先,而王化之源,饱暖为务也。   上自神农之世,斫木为耜,揉木为耒①,耒耨之利,以

  • 周起渭简介|生平

    周起渭简介周起渭周起渭(1665年-1714年),字渔璜,号桐野。 先世江西庐陵人。起渭生于康熙四年(1665年),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科贵州解元,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科进士。选庶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