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饮酒·少年罕人事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8 14:23:12阅读:234

原文

饮酒二十首·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①。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②。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③。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④。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⑤。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⑥。

注释
①人事:指与人交往。游好:玩好。六经:即《诗》、《书》、《易》、《春秋》、《礼》、《乐》六部儒家经书。这里泛指古代的典籍。这两句是说自己少年时很少和人交游,志趣在研习古代的经籍。
②行行:不停的走。这里指光阴的流逝。向:接近。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子曰:吾四十而不惑。”不惑就是志强学广,能明辨是非的意思。淹留:久留。这两句是说年近四十,而一事无成。
③抱:持。固穷:能安于穷困。《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穷且益坚,不象小人那样穷困之后便胡作非为。节:操守。更:经历。饱所更:备历饥寒之苦。这两句是说始终抱着“君子固穷”的操守,备历了各种饥寒之苦。
④敝庐:破房屋。前庭:屋阶前。这两句是说房屋破败,悲风交作,野草没庭。
⑤褐:粗布衣,贫贱者所穿。披褐:披衣。晨鸡不鸣:晨鸡不报晓。这两句是说披衣起来,坐守长夜,很难熬到天明。
⑥孟公:刘龚,字孟公,东汉人(见《后汉书·苏竟传》)。当时有文士张仲蔚,家里很穷,住的地方蓬蒿没人,时人都不注意,只有刘龚知道他(见《高士传》)。陶渊明《咏贫士》诗云:“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翳:掩蔽。作者以张仲蔚自比,认为没有像刘龚那样能了解自己的人,所以心中真情就始终不能表露了。

翻译

少年时很少与外界人事交往,所好者是儒家六经。现已经年岁高了,但学业停滞事业无成。自己抱着“君子固穷”的节操隐居田园,历尽饥寒之苦。悲风袭击破屋,前庭长满荒草。因为饥寒不能入睡,所以披衣起来,坐待天明。偏偏晨鸡不肯报晓,夜显更长。现已经没有能理解自己的知己,所以我的所作所为,终将受到掩蔽而无法表白。

诗中的孟公,是东汉刘龚的字。据《高土传》记载,东汉张仲蔚隐居不仕,“常据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生,不治荣名,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

赏析

隐逸,是中国历史文化之一项特殊传统。真正的隐士,是对抗黑暗社会与异己现实之志士。从伯夷起,隐士代不乏人。而用诗歌对隐逸心态及生活作出深刻、完整写照的第一人,乃是陶渊明。此诗即为一好例。

起笔两句,渊明自述平生安身立命之根本。“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人事,指交际应酬之俗事。《后汉书·黄琬传》云:“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人事语义同此。游好,意兼爱好与涵泳体会。游好实为一种极高明的读书态度与方法(与死读书相对)。《礼记·学记》云:“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息焉、游焉。”晋杜预《春秋序》云:“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游好之谓也。或以为游好谓泛泛读书,那是误解。六经,指儒家群经。渊明《归园田居》起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正可与此诗起笔相互发明。“少无适俗韵”是因,“少年罕人事”是果。渊明天性与世俗不合,故极疏于人事交际。而“性本爱丘山”与“游好在六经”,正谓渊明之天性,既爱好大自然,又爱好传统文化。在晋代,“学者以老、庄为师,而黜六经”(晋干宝《晋纪总论》)。渊明则好六经,足见其为人之特立独行,其平生得力之所在。渊明既深受儒家思想之教养,遂树立起以天下为己任之志向。可是,“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时光荏苒流逝,渐近四十之年,仕途蹭蹬不进,遂至一事无成。不惑,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下句,盖用《楚辞·九辩》“蹇淹留而无成。”此二句语甚含婉,实则暗示着渊明平生之重大转折——弃官归隐。其时渊明四十一岁,刚过不惑之年。渊明弃官归隐之真正原因,本非仕途之达与不达,而是感愤于政治社会黑暗。所以接着说,“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固穷,语本《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谓君子固然有困穷之时,但不像小人穷则失掉品格。固穷,亦可解为君子固守其穷。大意都一样。渊明自谓始终抱定固穷之志节,纵然饱经饥寒交迫之困苦,亦决不向黑暗势力屈服。此二句,实为全诗的精神之所凝聚,足见渊明平生得力于儒家思想之深。以上,从少年之志趣说到中年之归隐,以下便发舒归隐以后之情怀。“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秋风吹过破旧的房屋,荒草生满门前的庭院。隐士的生活,不仅是饥寒的,也是寂寞的呵。“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披衣坐守长夜,长夜漫漫,晨鸡不肯报晓。渊明是因为夜寒而无眠,还是由于心情而不寐,或二者兼之,不必拘说。唯此二句诗,实富于象征意味,可以说正象征着时代的黑暗与志士的操守。时代愈黑暗,志士愈孤独。此一层意味,亦可以体会。“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孟公是东汉刘龚的字。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中载:张仲蔚,平陵人,隐身不仕,善属文,好诗赋,常居贫素,所处蓬蒿没人。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渊明借用此典,乃以仲蔚自比,悲慨时无知己如刘龚者,则自己之真情亦只有隐没于世矣。诗篇的后半幅,呈示为一种大孤独大寂寞之境界。但是,在这大孤独大寂寞中,乃有一种竟抱固穷节的精神,顶天立地;亦有一种尚友古先贤的志向,贯通古今。所以,这又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向上的境界。

如此诗之所示,从少年时代的“游好在六经”,到归隐之后的“竟抱固穷节”,渊明归隐前后之人生,乃是一幅完整的人生。传统思想是其一生之精神命脉。亦如此诗之所示,渊明在黑暗时代之中的莫大孤独寂寞,并非一种消极低沉的状态,而自具一种超越向上之精神。读渊明诗,可以知其人。

此诗语言自然,而包蕴深刻广大。全诗包蕴着渊明一生的心路历程与心灵境界。此诗辞气和婉,而精神凛然。“竟抱固穷节”之节字,“披褐守长夜”之守字,皆如镕锤而成,凝聚着深沉坚实的力量。又简练、又丰富,又温润,又刚强。此正是渊明诗歌的甚深造诣。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朝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虽然廪饩各不一,就中总免拘常伦。

    出自唐代李渤的《喜弟淑再至为长歌》 前年别时秋九月,白露吹霜金吹烈。离鸿一别影初分,泪袖双挥心哽咽。别来几度得音书,南岳知□□□□。庐山峨峨倚天碧,捧排空崖千万尺。社榜长题高士名,食堂每记云山迹。我本

  •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意思翻译、赏析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潭州》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参考翻译注释①潭

  • 瑞莲生佛步,瑶树挂天衣。

    出自唐代宋昱的《题石窟(寺魏孝文所置)》 梵宇开金地,香龛凿铁围。影中群象动,空里众灵飞。檐牖笼朱旭,房廊挹翠微。瑞莲生佛步,瑶树挂天衣。邀福功虽在,兴王代久非。谁知云朔外,更睹化胡归。

  • 中学生《鸨羽》古诗词鉴赏

    作者: 王之文张国生刘桂兰 【原诗】:肃肃鸨羽(1),集于苞栩(2)。王事靡盬(3),不能艺稷黍(4)!父母何怙(5)?悠

  • 巢倾卵覆

    巢倾卵覆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巢倾卵覆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巢倾卵覆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窥涉百家

    窥涉百家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窥涉百家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窥涉百家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宋濂《杜环小传》“杜环,字叔循”阅读答案及翻译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

  •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出自先秦佚名的《駉》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 梦见骑自行车常见吗?有什么寓意?

    梦见骑自行车是什么意思?是梦者的主观想象,还是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一般来说,不同的梦境,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间都会有不一样的含义,有时候反映出人们心中的想法,有时是别的一些预示。梦境是一个比较神秘的领域

  • 关羽致命弱点导致荆州失守 刘备同样难辞其咎

    关羽大意失荆州,被当做是蜀汉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赤壁之战吴蜀联盟击败曹操大军,此后刘备率先占领荆州五郡,成为最大赢家。不过南郡是刘备此前向孙权借来的,等到归还之时刘备却把长沙和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