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8 14:20:07阅读:199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出自清代王士祯的《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

参考翻译

注释

⑴此诗作于公元1661年(顺治十八年辛丑)。时作者官扬州推官以事至吴郡,归途游南京。秦淮河,在南京城南。
⑵秣陵:南京古名。
⑶梦绕:往事萦怀。
⑷雨丝风片:细雨微风。多指春景。汤显祖《牡丹亭·惊梦》:“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⑸“浓春”句:情语,谓春光浓艳的季节也安慰不了内心如残秋般的无奈。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参考赏析

简析

  秦淮河流贯南京城中,明末河畔歌馆舞榭特盛。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王士禛以扬州推官奉命至南京谳狱,居河侧,感秦淮旧事,作此组诗,抒盛衰兴亡之感。诗流丽悱侧,情韵悠远。原作二十首,《渔洋精华录》删六首。此乃组诗之第一首,写作此组诗之缘由,奠定了组诗风格哀婉的基调。

  此诗以乐景抒哀情,由“肠断”两字可知作者怀着悲伤凄凉的心境来到了秦淮河边,虽是“雨丝风片”的春日,但在绵绵的细雨中,在潇潇的春风中,作者只感到了对秦淮河今昔对比的无限悲凉,浓艳的春光也安慰不了如残秋般的内心。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秦淮河凄凉萧条的哀伤感怀之情。

作者介绍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的皪曜奇彩,凄清流雅音。

    出自唐代于頔的《郡斋卧疾赠昼上人》 夙陪翰墨徒,深论穷文格。丽则风骚后,公然我词客。晚依方外友,极理探精赜。吻合南北宗,昼公我禅伯。尤明性不染,故我行贞白。随顺令得解,故我言芳泽。霅水漾清浔,吴山横碧

  • 我也困了,歇息一会

    我也困了,歇息一会 出自元代贾仲明的《杂剧·吕洞宾桃柳升仙梦》 第一折(冲末扮南极星引群仙、青衣童子上,云)太极之初不记年,瑶池紫府会群仙。阴阳造化乾坤大,静中别有一壶天。吾乃南极老人长眉仙是也

  • 这厮胡云!令人,请上大夫晏婴来者

    出自元代郑光祖的《杂剧·钟离春智勇定齐》 第一折 (冲末扮齐公子领祗候上,云)纷纷战国尚尊周,五霸争强作列侯。率土之滨承治化,威名耿耿壮春秋。某乃齐公子是也。祖立国临淄,自周初之时,封七十二国,后并一

  • 陈胜葬砀,谥曰隐王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

  • 你这般穷,再着我自在些儿,我少时跟的人走了也!穷短命,穷弟子孩儿,穷丑生!我虽受穷呵,我又不曾少人甚么钱债,你穷,再少下人钱债,割了你穷耳朵,剜了你穷眼睛,把你皮也剥了!我儿也,休向嘴,晚些下锅的米也

    你这般穷,再着我自在些儿,我少时跟的人走了也!穷短命,穷弟子孩儿,穷丑生!我虽受穷呵,我又不曾少人甚么钱债,你穷,再少下人钱债,割了你穷耳朵,剜了你穷眼睛,把你皮也剥了!我儿也,休向嘴,晚些下锅的米也

  • 研究生写文言文翘课论

    研究生写文言文翘课论   翘课论  晨课皆翘,非课不佳,师不善,弊在熬夜。熬夜而力亏,翘课之道也。或曰:晨课尽翘,率熬夜耶?曰:不熬者以熬者累,盖失良机,不能安睡。故曰:弊在熬夜也。

  • 宴清都·春讯飞琼管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原文宴清都·初春春讯飞琼管,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江城次第,笙歌翠合,绮罗香暖。溶溶涧渌冰泮,醉梦里,年华暗换。料黛眉,重锁隋

  • 暮节乘原野,宣游俯崖壁。

    出自唐代薛稷的《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历字》 暮节乘原野,宣游俯崖壁。秋登华实满,气严鹰隼击。仙菊含霜泛,圣藻临云锡。愿陪九九辰,长奉千千历。

  • 梦见菜苗

    梦见菜苗,五行主木,得此梦乙木之象征,财运颇多者,善于经营,事业更可得以好运,如因小事与他人纷扰过多,得不偿失,郁结于心,发之于梦,夏天梦之吉利,春天梦之不吉利。

  • 《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赏析

      此为咏物词。词中借咏和风细雨中盛极一时、风情万种的柳枝,塑造了虽青春年少、红极一时而终归要红颜老去、潦倒落拓的歌妓舞女形象,表达了词人对于被侮辱、被损害的风尘女子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自身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