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8-30 01:34:52阅读:745
梅圣俞墓志铭
欧阳修
嘉祜五年,京师大疫。四月乙亥,圣俞得疾,卧城东汴阳坊。明日,朝之贤士大夫往问疾者,路不绝。城东之人,市者废,行者不得往来,咸惊顾相语曰:“兹坊所居大人谁耶?何致客之多也!”居八日,癸未,圣俞卒。于是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亲且旧者相与聚而谋其后事,  自丞相以下皆有以赙①恤其家。六月甲申,其孤增载其柩南归,明年正月丁丑,葬于宣州阳城镇双归山。   
圣俞,字也,其名尧臣,姓梅氏,宣州宣城人也。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自武夫、贵戚、童儿、野叟,皆能道其名字,虽妄愚人不能知诗义者,直曰此世所贵也,吾能得之,用以自。故求者日踵门,而圣俞诗遂行天下。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窍,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其应于人者多,故辞非一体,至于他文章皆可喜,非如唐诸子号诗人者僻固而狭陋也。
圣俞为人仁厚乐易,未尝于物。至其穷愁感愤,有所骂讥笑谑,一发于诗。然用以为欢,而不怨怼,可谓君子者也。初在河南,王丈康公见其文,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其后大臣屡荐宜在馆阁,尝一召试,赐进士出身,余辄不报。嘉祜元年,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言朝曰:梅某经行修明,愿得留与国子诸生讲论道德,作为雅颂,以歌咏圣化。乃得国子监直讲。   
圣俞初从父荫补太庙斋郎,历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簿,以德兴县令知建德县,又知襄城县,监湖州盐税,签署忠武、镇安两军节度判官,监永济仓,国子监直讲,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奏其所撰《唐载》二十六卷,多补正旧史阙缪。乃命编修《唐书》,书成,未而卒,享年五十有九。
圣俞学长于《毛氏诗》,为《小传》二十卷,其文集四十卷,注《孙子》十三篇。余尝论其诗曰:“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圣俞以为知言。
 (选自《毗陵横山梅氏宗谱》,有删节)
注:①  膊: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②询:梅询,梅圣俞的堂叔.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不绝              属:嘱托
B.吾能得之,用以自    矜:夸耀
C.未尝于物            忤:抵触
D.未而卒              奏:上书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葬宣州阳城镇双归山
②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言朝曰
明年正月丁丑
④圣俞初从父荫补太庙斋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4分)
(2)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4分)
9.梅圣俞去世后,为什么“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4分)

参考答案
6.(3分)A(属:连接)
7.(3分)C(于:都是介词,分别表处所、对象。以:都是介词,分别表时间、凭借)
8.(8分)(1)(4分)他家世代都很擅长写诗,叔父梅询因做官而显名,到了圣俞便因诗歌而闻名。(“家世”“从父”“显”“遂”各1分)
(2)(4分)世人说诗人很少显达,大多穷困,其实不是诗能使人穷困,而是诗人大概在穷困潦倒之后诗才写得好。(“达”“穷人”“殆”“工”各1分)
9.(4分)①人品好,仁厚乐易。②诗文成就高,影响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嘉祐五年,京城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四月乙亥(十七)日,圣俞染上疾病,躺在城东汴阳坊里。第二天,朝廷贤士大夫前往探问病情的人,路上接连不断。城东的老百姓,做买卖的停市了,过路的不能往来通行,都惊讶地看着,相互议论说:“这座坊里住的大人物是谁呀?怎么招来这么多客人?”过了八天,到癸未(二十五)日,圣俞去世了。这时候贤士大夫又都前往吊唁痛哭,情形如同前些日子一样,而且人数更加多了。他最为亲近、交情最深的人都聚在一起,商量他的后事,自丞相以下,人们都赠送钱财,帮助办理丧事,周济他的家人。六月甲申(二十八)日,他的儿子梅增用车装着他的灵柩起程回南方,于第二年正月丁丑,在宣州阳城镇双归山安葬。
圣俞,是字,他的名叫尧臣,姓梅,宣州宣城人。他家世代都很擅长写诗,叔父梅询则因做官而显名,到了圣俞便因诗歌而闻名。从武夫、贵戚到儿童、农夫,都能说出他的名和字,即便是愚庸无知、不能懂得诗歌含义的人,只是说他的诗是社会上看重的,我能得到他的诗,以此来自我夸耀。所以求诗的人每天都接连不断登门,圣俞的诗于是流传天下。他的诗起初喜欢追求清丽闲雅、恣肆平淡的风格,后来就变得涵容深邃、发挥广远,偶尔也雕琢词句表现得怪异奇巧,然而气势充沛,富有力度,笔法更加苍老遒劲。他应别人的请求而作的诗歌很多,所以他的诗并非只有一种风格。至于其他的文章,也都令人喜爱,并不像唐代那些号称诗人的人的文章,都很怪僻拘泥,狭隘浅陋。
圣俞为人仁爱厚道,和乐平易,从不曾和人有过抵触。当他穷困忧伤、感慨忿懑时,凡是对事情有所谩骂讥讽、嘲笑戏谑,全都在诗歌里表现出来。然而他只是以诗取乐,而不是借此怨恨什么,真可谓君子。当初圣俞在河南时,王文康公看了他的文章,慨叹说:“二百年来没有这样的文章了。”此后大臣们多次荐举他应该在馆阁任职,朝廷曾经召他应试过一次,赐他为进士出身,其余的建议都未批复。嘉祐元年,翰林学士赵概等十多人在朝廷上陈言说:梅某的学问人品整饬清明,希望留用他,让他给国子监的学员们讲解道德准则,创作雅颂歌乐,以歌颂圣明的教化。圣俞这才获得了国子监直讲的职务。
圣俞当初凭借叔父的恩荫,补为太庙斋郎,历任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簿,由德兴县令担任建德知县。又任襄城知县,监管湖州盐税,兼任忠武、镇安两军节度判官,监管永济仓,任国子监直讲,积功升到尚书都官员外郎。他曾经上书自己所编撰的《唐载》二十六卷给朝廷,这本书对旧史书中的缺漏和错误作了很多补充和纠正。朝廷于是命令圣俞编修《唐书》,书完成后,尚未上书给朝廷,圣俞便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圣俞的学问在研究《毛氏诗》方面有专长,作《小传》二十卷,他的文集有四十卷,注解《孙子》十三篇。我曾经评论他的诗歌说:“世人说诗人很少显达,大多穷困,其实不是诗能使人穷困,而是诗人大概在穷困潦倒之后诗才写得好。”圣俞认为我说的是内行话。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译文]名称极大的人,其实实际情况很难跟他的名称相符。 [出典]南朝《后汉书》 注: 1、原文: 《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

  • 《六丑》周邦彦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六丑① 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②,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③。钗钿堕处遗香泽④。乱点桃蹊,轻翻柳陌⑤。多情为谁追惜⑥?但蜂媒蝶使,

  • 君臣之间的经典对联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对联小故事 解缙在皇帝身边作侍读,想回乡探亲却不敢说,皇帝看出他的心思,便要他对出自己出的对联,才准假: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解缙悠悠对来: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 为什么公主结婚了就不用挂蚊帐了? 答案:因为有青蛙王子

    脑筋急转弯题目:为什么公主结婚了就不用挂蚊帐了? 脑筋急转弯解析:青蛙是两栖纲无尾目的动物,最擅长捕捉蚊子食,有青蛙在,公主当然不需要挂蚊帐了。 脑筋急转弯答案:因

  • 杜甫《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①, 名成八阵图②。 江流石不转③, 遣恨失吞吴④。 【注释】 ①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②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

  • 杜荀鹤《赠质上人》:逢人不说人间事, 便是人间无事人

    赠质上人 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

  • 理屈词穷造句八则

    【理屈词穷解释】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无话可说。理:理由,道理。屈:亏。穷:尽,完。 【理屈词穷辨析】和“理屈词穷”意义相反的是“理直气壮”,意思是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有气势。 【理屈词穷造

  • 梦见庙宇

    梦见自己进了庙宇或坐在庙宇里,这是成功或成亲的吉兆。男人梦见寺庙,国家要发生暴乱。女人梦见庙宇,丈夫家的人会四分五裂。病人梦见寺庙,病情会加重。梦见进入寺庙,一切努力都会化为泡影。孕妇梦见进入庙宇,胎

  • 弄巧成拙造句七则

    语义说明:比喻枉费心机。 使用类别:用在「处事不当」的表述上。 弄巧成拙造句:01读书没有捷径,偷机取巧,必然弄巧成拙。 02没天才的本事,就不要学天才,弄巧成拙反而不妙。 03原想这样做会省事一点,

  • 梦见年青、青春

    ·梦见自己变年青了——意味着患病或悲伤。·孕妇梦见自己年青了——不久会流产。·老翁梦见自己年青了——很快要离开人世·病人梦见自己变老了——不久能恢复健康·梦见年青人团团围住——会身强力壮,生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