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女冠子·元夕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7 18:24:04阅读:245

原文

女冠子·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注释
1、女冠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唐词内容多咏女道士。今存词中,小令始于温庭筠,双调四十一字,上阕平仄韵换协,下阕平韵。长调始于柳永,双调一百十一字,仄韵。
2、蕙:香草名。
3、雪晴:雪止天晴。
4、池馆:池苑馆舍。
5、宝钗楼:唐宋时咸阳酒楼名。此处泛指精美的楼阁。
6、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7、琉璃:指灯。宋时元宵节极繁华,有五色琉璃灯,大者直径三四尺。
8、暗尘明月:指元宵节灯光暗淡。
9、元夜:元宵。
10、蛾儿:闹蛾儿,用彩纸剪成的饰物。
11、初更:旧时每夜分为五个更次。晚七时至九时为“初更”。
12、灺(xiè): 没点完的蜡烛;也泛指灯烛。
13、钿车:用金宝嵌饰的车子。
14、罗帕:丝织方巾。旧时女子既作随身用品,又作佩带饰物。
15、吴笺:吴地所产之笺纸。常借指书信。
16、银粉砑(yà):碾压上银粉的纸。

翻译

蕙兰花散花出阵阵幽香,雪后的晴空,辉映着池沼馆阁犹如画景风光。春风吹到精美的歌楼舞榭,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琉璃灯彩光四射,满城都是笑语欢声。而今随随便便挂上几盏小灯,再不如昔日士女杂沓,彩灯映红了尘埃迷天漫地,车水马龙,万众欢腾。何况近年来我已心灰意冷,再也没有心思去寻欢逛灯。

江城冷落人声寂静,听鼓点知道才到初更,却已是如此的冷清。请问谁能向天公,再度讨回以前的繁荣升平?我剔除红烛的残烬,只能在梦境中隐隐约约重见往年的情景。人来人往,车声隆隆,手持罗帕的美女如云。我正想用吴地的银粉纸,闲记故国元夕的风景,以便他日吊凭。我笑叹那邻家梳着黑发的姑娘,凭倚窗栏还在唱着“夕阳西下”!

创作背景

南宋亡国后, 蒋捷许多词作,都表现出作者怀念故国的心情,抒发了丧失山河之恸。这首词作者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和内心感情活动的抒发,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切缅怀。

赏析

元宵佳节是历代词人经常吟咏的话题。不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在所有的节日中,以元宵最为热闹,也以元宵最为人所重。而在国破家亡之时,这个节日又最容易引起人们对往昔繁盛的追忆,最易牵动人们的故国之思。

全词起笔“蕙花香也。雪睛池馆如画”,即沉入了对过去元夕的美好回忆:兰蕙花香,雪霁天晴,亭台楼阁之中池波荡漾,街市楼馆林立,宛若画图,尽是一派迷人景象。极度地渲染了元宵节日氛围。“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春风和煦,酒旗飘拂,笙箫齐奏,仙乐风飘。据载,宫中曾做五丈多高的琉璃灯,又地方进贡之灯“或以五色琉璃而成”。那令人陶醉的音乐,那壮观的灯市,使词人忆起如昨天一般。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而今”二字是过渡,上写昔日情景,下写当日元夕景况。“灯漫挂”,指草草地挂着几盏灯,与“琉璃光射”形成鲜明的对照。“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既写此夕的萧索,又带出昔日的繁华。“暗尘明月”用唐苏味道《上元》“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诗意。以上是从节日活动方面作今昔对比。“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今昔不同心情的对比。蛾儿,即闹蛾儿,用纸剪成的玩具。写当日的元宵已令人兴味索然,心境之灰懒,更怕出去观灯了。这种暗淡的心情是近些年来才有的,是处境使然。

下阕“江城人悄初更打”,从灯市时间的短促写今宵的冷落,并点明词人度元宵所在地——江城。下面数句直至词末,一连用了“问”、“但”、“待把”、“笑”等几个领字,一气直下,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悲恨酸楚。“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用倒装句法,提出有谁能再向天公借来繁华呢?“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词人剔除烛台上烧残的灰烬入睡了。梦中那辚辚滚动的钿车、佩戴香罗手帕的如云士女,隐隐出现。

“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以最精美的吴地的银粉纸,把“旧家风景”写成文字,以寄托自己的拳拳故国之思。银粉砑,碾压上银粉的纸。旧家风景,借指宋朝盛事。听到邻家的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词。现在居然有人能唱这首词,而这歌词描绘的繁华景象和“琉璃光射”、“暗尘明月”正相一致。心之所触,心头不禁为之一动,略微感到一丝欣慰,故而以一“笑”字领起。但这“笑”中实在含有无限酸楚。,因为“繁华”毕竟是一去不返了。

这首词风格较为自然,词意始终在流动中,无一凝滞。但是在顿挫中显流动,于追琢中出自然。对过去元夕的铺叙作者不惜篇幅,不惜浓墨重彩,或直接描绘,或间接叙写,或通过梦境加以再现,着力处皆词人所钟之情。

词牌简介

女冠子,为散套首牌。又名[双凤翘]。有[幺篇]换头,须连用。宋慢词同,诸宫调同。南曲不同。女冠即女道士,此调最初是咏女道士的,故以此名之。唐教坊曲名用作词调名。小令始于温庭筠,长调始于柳永。此调有不同格体。小令41字长调有107字、l10字、111字、112字、113字、114字等诸体,俱为双调,这里只列小令一体,上片五句两仄韵两平韵。下片四旬两平韵。

作品格律

女冠子:散套首牌。又名《双凤翘》。有《幺篇》换头,须连用。宋慢词同,诸宫调同。南曲不同。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厶×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上△。

《幺篇》换头 首二句不同。

×平×仄平平厶△,仄平仄平平去上△(平),平平厶×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上△。

作者简介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比拟」

    融入特定的情感,将对象加以错位描写,或将物当作人来写,或将人当作物来写,或将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以引起某种联想,表达鲜明情感倾向的一种修辞方式。">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

    出自南北朝江淹的《别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

  • 梦到人参

    每个人都会做梦,在梦中会梦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东西是人们经常能够见到的,人们置身于梦境之中,感觉往往非常真实。而有的东西是人们不经常见到的,人们在做梦时,感觉往往非常的虚幻。其实无论梦境如何,它都是

  • “何士晋,字武莪,宜兴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何士晋,字武莪,宜兴人。父其孝,得士晋晚。族子利其资,结党致之死。继母吴氏匿士晋外家。读书稍懈,母辄示以父血衣。士晋感厉,与人言,未尝有笑容。万历二十六年举进士。持血衣诉之官,罪人皆抵法。初授宁波推官

  •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 存亡从变化

    出自魏晋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 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交甫怀佩环。婉娈有芬芳。猗靡情欢爱。

  • 天地先秋肃,轩窗映月深。

    出自唐代刘得仁的《夏日即事》 到晓改诗句,四邻嫌苦吟。中宵横北斗,夏木隐栖禽。天地先秋肃,轩窗映月深。幽庭多此景,惟恐曙光侵。

  •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社会学方法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社会学方法 文艺研究和文艺批评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主要特点是, 从文艺与社会的联系中考察文艺现象, 认为文艺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 舆辇乘人日,登临上凤京。

    出自唐代刘宪的《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 舆辇乘人日,登临上凤京。风寻歌曲飏,雪向舞行萦。千官随兴合,万福与时并。承恩长若此,微贱幸升平。

  • 吴其林《帮工》

    “上灰!”伴随着一声吆喝,高架板下和泥的“小工”立刻行动起来。一个铺开用粗绳作“系子”,用鱼鳞袋子作“兜”的简易水泥兜子;另一个则用铁锨铲和好的泥,一铲一送,平铺的兜子立起了小山般的“水泥灰”。随即,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