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意思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6 20:24:10阅读:635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出自唐代张乔的《书边事》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注释
⑴调角:犹吹角。断:占尽。
⑵戍楼:防守的城楼。
⑶春风:指和煦凉爽的秋风。青冢:指西汉王昭君的坟墓。
⑷白日:灿烂的阳光。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⑸大漠:一作“大汉”。
⑹穷边:绝远的边地。
⑺蕃:指吐蕃。情:心情。似:一作“如”。

参考赏析

赏析

  诗篇一展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首句“调角断清秋”,“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这一句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调角”与“清秋”,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融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这一句似先从高阔的空间落笔,勾勒出一个深广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次句展现“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颔联“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春风”,并非实指,而是虚写。“青冢”,是汉朝王昭君的坟墓。这使人由王昭君和亲的事迹联想到目下边关的安宁,体会到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期的夙愿,而王昭君的形象也会像她墓上的青草在春风中摇荡一样,长青永垂。“梁州”,当指“凉州”。唐梁州为今陕西南郑一带,非边地,而曲名《凉州》也有作《梁州》的,故云。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地带一东一西遥遥相对。傍晚时分,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正是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令人想见,即使在那更为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也是十分安定的。

  颈联“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大漠”和“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而“无兵阻”和“有客游”,在“无”和“有”、“兵”和“客”的对比中,写明边关地区,因无蕃兵阻挠,所以才有游客到来。这两句对于前面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点化作用。

  末联两句“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此水”不确指,也可能指黄河。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他想: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全诗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望、所感,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有抑扬顿挫,运笔如高山流水,奔腾直下,而又回旋跌宕,读来回肠荡气,韵味无穷。

创作背景

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公元851年(宣宗大中五年)沙州民众起义首领张议潮,在出兵收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后,派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宣宗因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公元857年(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此诗的写作背景大约是在上述情况之后。

作者介绍

张乔

(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余住无方所,盘泊无为理

    出自唐代拾得的《诗》 诸佛留藏经,只为人难化。不唯贤与愚,个个心构架。造业大如山,岂解怀忧怕。那肯细寻思,日夜怀奸诈。嗟见世间人,个个爱吃肉。碗碟不曾干,长时道不足。昨日设个斋,今朝宰六畜。都缘业使牵

  • 陋室铭字词解释

    题目:选自《全唐文》。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 在:在于,动词。 (2)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 灵:神奇,灵

  • 颜厚有忸怩

    出自先秦佚名的《五子歌》 皇祖有训。 民可近。 不可下。 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 予视天下愚夫愚妇。 一能胜予。 怨岂在明。 不见是图。 予临兆民。 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为人上者。 奈何不敬。 训有

  •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意思翻译、赏析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出自唐代徐凝的《七夕》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参考翻译翻译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那茫茫的银河上。听着织女的配环叮咚,看她款款地

  •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清史稿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清史稿   孙嘉淦,字锡公,山西兴县人。嘉淦故家贫,耕且读。康熙五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世宗初即位,命诸臣皆得上封事。嘉淦上疏陈三事:请亲骨肉,停捐

  • 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

  • 相思文言文翻译鉴赏

    相思文言文翻译鉴赏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常的素材,提炼朴素自然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意外有意,神韵悠长。这首《相思》就是如此。题为相思,句句

  • 腾华照宇,如升太阳。

    出自唐代佚名的《封泰山乐章。太和》 孝敬中发,和容外彰。腾华照宇,如升太阳。贞璧就奠,玄灵垂光。礼乐具举,济济洋洋。

  • 战国策·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拼音版、注音版

    文言文之家为大家整理战国策·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拼音版、注音版,欢迎阅读。战国策·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注音版《 司sī马mǎ错cuò与yǔ张zhāng仪yí争zhēng论lùn于yú秦qí

  • 萧岿字仁远察之第三子也文言文阅读试题

    萧岿字仁远察之第三子也文言文阅读试题   萧岿字仁远,察之第三子也。机辩有文学,善于抚御,能得其下欢心。  五年,陈湘州刺史华皎、巴州刺史戴僧朔并来附,皎送其子玄响为质于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