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困花压蕊丝丝雨,不堪只共愁人语。意思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6 20:15:10阅读:368
困花压蕊丝丝雨,不堪只共愁人语。

出自清代徐灿的《菩萨蛮·春闺》

困花压蕊丝丝雨,不堪只共愁人语。斗帐抱春寒,梦中何处山。
卷帘风意恶,泪与残红落。羡煞是杨花,输它先到家。

参考翻译

注释

[1]斗帐:小帐。形如覆斗,故称。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气候。
[2]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
[3]残红:凋残的花,落花。

参考赏析

鉴赏

  这是一首闺怨词。人在愁绪中,雨是借以诉请的最佳友伴。首句“困花压蕊丝丝雨”,真切地写出春雨的绵长轻润。但这丝雨“困”花“压”蕊,原来也像是了解了闺中女子的愁肠,一任默默地飘洒相伴。“斗帐抱春寒”,夜深了人在红罗绣帐里却不能成寐,便更觉得春夜的清寒。“抱”,写出闺中人之孤单无助,惟有抱“春寒”而已。“梦中何处山”,独自寻梦,梦里山重水远,并不能遇见自己所思念的人。下片,“卷帘风意恶”,因心事凄迷,便觉得连吹卷起珠帘的风也欺悔人。这是以“我”之眼观物的写法,此语看似极无理,实则极含情。惟究词人心绪何以如此之坏,“泪与残红落”拖出了并不难猜的谜底:原来是看流水逝花,叹岁月流转,恐年华不再,故而泪与残红落。结句乃把一段心事,付与自由飘舞的杨花,盼着远人也如杨花般早日回家。全词格调清新秀雅,虽写一般闺情,而不一味抑郁不欢,能于词中独赋一种绵渺深情,令人味之而意愈长。

作者介绍

徐灿

徐灿(约1618-1698),字湘苹,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竹字头)。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工诗,尤长于词学。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王维勾画边塞写《使至塞上》

    王维勾画边塞写《使至塞上》我国的唐代诗人王维写景非常有特色,刻画细致,变化多端,具有独创风格,苏轼称他“诗中有画”。开元二十五年, "> 晏几道宋词名句赏析|晏几道经典名句赏析

    晏几道介绍:晏几道(约1048-1118)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痴”了。冯煦曾说

  • 习习凉风,泠泠浮飙。

    出自唐代萧颖士的《凉雨一章》 习习凉风,泠泠浮飙。君子乐胥,于其宾僚。有女斯夭,式歌且谣。欲言终宥,惟以招邀。于胥乐兮。

  • 李商隐《瑶池》全诗赏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作品赏析【注释】:黄竹,地名。传用穆王游黄竹之丘,遇风雪,见路有冻人,作诗三章哀之。穆王:西周人。传他曾乘八匹骏马拉的车西游至昆仑山,

  • 雅望期三入,东山未可寻。

    出自唐代包佶的《奉和柳相公中书言怀》 运筹时所贵,前席礼偏深。羸驾归贫宅,欹冠出禁林。凤巢方得地,牛喘最关心。雅望期三入,东山未可寻。

  • 大小三军,摆开阵势,看有甚么人来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雁门关存孝打虎》 楔子(殿头官上,云)只将忠义报皇朝。要竭身心不惮劳。但得举贤勤政事,同扶社稷辅神尧。小官乃殿头官是也。奉圣人的命,今因黄巢作乱,纵横天下,遣差陈敬思,直至沙陀国

  •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出处】唐·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意思翻译】在山花盛开时,诗人与朋友对酌,一杯一杯又一杯。诗人酩酊大 醉,想要睡觉,告诉朋友

  • 《郭汲守信》原文注释翻译

    郭汲守信郭伋始至行部(1),到西河美稷(2),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

  • 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出自唐代欧阳詹的《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 蝗虫避境的解释?蝗虫避境的典故与出处

    蝗虫避境的解释?蝗虫避境的典故与出处 《太平御览》卷二六七引《东观汉记》:“卓茂,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