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8-29 22:47:55阅读:465
《愚公移山》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相关试题及答案
1.课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走大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晋人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河曲智叟亡以应”而言的。
3.“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4.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5.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答]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从他们说话的措辞和语气便可看出。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简直是讥笑愚公无能了。
这两个人物对情节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前者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后者的“笑而阻之”,引出愚公的反驳,由此过渡到神话结尾,才显得自然合理。
6.对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应如何理解?
[答]京城氏之子是“遗男”,年纪又很小,他去帮助愚公移山,必然是得到了他的寡母的同意,可见愚公的事业受到了众人的拥护。
7.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答]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

二:
1.课文选自《   》,作者是_______时______,文体是_______
2.解释加点的词
 (1)且          (2)惩     (3)迂
 (4)诸     (5)焉     (6)反

3.用原文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3)愚公移山的方式是:
 (4)愚公移山时的土石放置在哪里?
 (5)反映移山辛苦的句子是:
 (6)写出了挖山的艰难和决心的坚定的语句是:
 (7)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的一个典型细节是: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义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聚室而谋曰/今其室十无一焉

       C.杂然相许/遂许先卒以驱驰  D.其妻献疑曰/时而献焉

 (2)(  )A.达于汉阴/阴风怒号/佳木秀而繁阴
       B.其妻献疑曰/其一犬坐于前/其真不知马也
       C.以君之力/何以战/以天下之所顺
       D.杂然相许/满坐寂然/吴广以为然

5.翻译下列句子
 (1)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6.站在今天的角度,就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7.选文中"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
1.列子·汤问,战国,列御寇,寓言
  2.1)将近况且 2)苦于 3)绕远 4)"之于" 5)哪里 6)同"返"往返
  3.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渤海之尾,隐士之兆
    5)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焉,邻人……助之
  4.1)B 2)C
  5.1)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2)于是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着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去 
  6.愚公精神值得继承和发扬,但做法不合乎今天快速,速反应高效的发展要求.
  7.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时愚公移山.

 
三: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友人惭,下车引之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皆以美于徐公
  C.河曲智叟亡以应           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
  D.惧其不已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
  ⑵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
  ⑶杂然相许                           许:
  ⑷操蛇之神闻之                    操: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对于愚公移山历来毁誉不一,你认为愚公该移山还是搬家?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2.D
3.且:将要,快要或将近(2)汉阴:汉水的南岸(3)许:赞同(4)操:持,拿
4.(1)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又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冬夏季节变化,才能往返一次。
5.观点一:愚公应该移山。
(1)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山可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只要持之以恒,山终有被挖平的一天。
(2)移山有利,愚公一家深受阻塞之苦,搬掉两座山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给子孙后代带来莫大好处,这是深谋远虑之举。
观点二:愚公应该搬家。
(1)搬家比移山容易得多,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工具简陋,劳动强度巨大,移山困难重重。
(2)搬家比移山更明智。做事要会变通,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山外更开阔,更方便,更适宜居家生活。(大意即可)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赏析:
《列子·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这则寓言一开始简介了“太行、王屋二山“既高且大,位当南北交通要道。老愚公“面山而居”,出入不便,需要绕山而行,这就揭示了人和山的矛盾,即愚公移山的原因。

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的品质也就越突出。这是故事的背景,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愚公主张提出移山,家里人提出运土方案,率领几人便马上开始行动。
  第三段写愚公对智叟的驳斥,这是情节的发展。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愚公坚信可以移山。智叟目光短浅,阻止愚公移山。
  第四段写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派神将山背走了,愚公的愿望实现了。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人物分析
  愚公:目光长远,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积极奋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
  智叟:目光短浅,以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对困难采取冷漠逃避。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精选五字2013年癸巳蛇年春节对联 银蛇携福气,紫燕舞春风

    上联:春来千野绿 下联:蛇舞四时新 上联:春呈丰稔景 下联:酒贺银蛇年 上联:银蛇携福气 下联:紫燕舞春风 上联:蛇酿新年酒 下联:花开盛世春 上联:国强民幸福 下联:蛇舞世升平 上联:盛世开新纪

  • 朱熹《咏蕙》全诗赏析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

  • 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李珣《南乡子》赏析

    南乡子 李珣 乘彩舫, 过莲塘, 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 争窈窕, 兢折团荷遮晚照。 【简析】 太抱歉了,天真纯洁的水乡姑娘!是否

  • 游钓台记(清)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2]。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3],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4],得藉先生以传[5],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6],奉檄北上[7],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

  • 张可久《太常引 永嘉林熙翁城南旧院》全诗赏析

    霖铃秋雨打空阶。人坐益清齐。门掩小蓬莱。怕有客、寻真到来。楼头碧远,山眉青小,口树挂苍苔。且莫写离怀。看隔水、芙蓉正开。

  •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过秦论贾谊 原文(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

  •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雍陶《题君山》全诗赏析

    题君山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翻译 八百里洞庭风平浪静,君山的侧影深深地映在水中,彷佛看不见那碧绿的湖水,只有青翠的山色

  • 明镜高悬造句八则

    一、 语义说明:比喻官吏执法能公正严明。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执法严明」的表述上。 明镜高悬造句: 01、这位法官果真是明镜高悬,平反不少冤情。 02、陈法官判案一向公

  • 梦见喝水、饮水

    喝水主健康。水是生命的源泉,喝水在梦中代表了人的健康状况。梦见自己喝清水,会身体强壮。梦见喝非常甜的饮料,则意味着疾病的困扰。

  • 阮郎归·女贞花白草迷离

    女贞花白草迷离,江南梅雨时。阴阴帘幙万家垂。穿帘双燕飞。朱阁外,碧窗西。行人一舸归。清溪转处柳阴低。当窗人画眉。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