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挺之先娶妻,出之,更嫁蔚州刺史王元琰,元琰坐赃罪下三司按鞫,挺之为之营解。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上谓宰相曰:“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九龄曰:“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上曰:“虽离乃复有私。”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相林甫
B.与之款昵
C.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
D.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
5.选出划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
A.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B.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C.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D.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初,皇上想任用李林甫为宰相,征求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认为宰相一职关系重大,李林甫不适合担任宰相,皇上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B.李林甫怨恨中书侍郎严挺之,是因为李林甫曾经引荐萧炅做户部侍郎,而萧炅不喜学习,曾经在严挺之面前将“伏腊”读为“伏猎”,挺之无法容忍其不学无术,萧炅被调出京城做了岐州刺史。
C.张九龄想引荐严挺之做宰相,曾经建议挺之去拜访正备受皇上宠爱的李林甫,主动与李林甫交好,但最终挺之没去拜访李林甫。
D.李林甫想独揽大权,曾经用食三品料的马匹一鸣辄斥去为喻,明令各位谏官不准上书言事。而杜琎上书进谏,第二天就被贬。从此通过进谏争取权利的门路就断绝了。
7.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琰坐赃罪下三司按鞫,挺之为之营解(5分)
(2)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5分)
参考答案
4、A 以 为相
5、C 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6、D 曲解了谏争 应理解为谏诤 直接规劝
二: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宜一造门 造:到
B.元琰坐赃罪下三司按鞫 坐:犯……罪
C.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 属:亲属
D.则超腾不次 不次:不按次序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①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①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①此乃挺之出妻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2.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林甫“城府深密”的一组是
①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②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③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 ④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
⑤牛仙客既为林甫所引,专给唯诺而已。
⑥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初,皇上想任用李林甫为宰相,征求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认为宰相一职关系重大,李林甫不适合担任宰相,皇上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B.李林甫怨恨中书侍郎严挺之,是因为李林甫曾经引荐萧炅做户部侍郎,而萧炅不喜学习,曾经在严挺之面前将“伏腊”读为“伏猎”,挺之无法容忍其不学无术,将萧炅调出京城做了岐州刺史。
C.张九龄想引荐严挺之做宰相,曾经建议挺之去拜访正备受皇上宠爱的李林甫,主动与李林甫交好,但最终挺之没去拜访李林甫。
D.李林甫想独揽大权,曾经用食三品料的马匹一鸣辄斥去为喻,明令各位谏官不准上书言事。而杜琎上书进谏,第二天就被贬。从此通过进谏争取权利的门路就断绝了。
1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史记·鸿门宴》)(3分)
⑵ 挺之素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 (上文)(2分)
⑶ 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上文)(3分)
参考答案
10.C(同“嘱”,托付)
11.C(A:第一个是连词“和”,第二个是动词“结交”;B:第一个是词“因为”,第二个是连词, 相当于“而”;C:两个都是连词“即使”;D:第一个是判断副词“是”,第二个是副词“竟然”)
12.B(第三句是李林甫任命官员的事;第四句变现李林甫想蔽塞人主视听, 自专大权;第五句是说牛仙客,对象不符)
13.答案:D(“通过进谏争取权利”是曲解了“谏争”,正确的应理解为“谏诤”,直接规劝)
14.⑴(我)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关口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⑵严挺之一向鄙薄李林甫的为人,终究未到李林甫家中(去拜访)。
⑶凡是被皇上器重优待的人,开始时(李林甫)就亲附结交,等到地位权势稍微逼近他时,就用计除掉他。
参考译文:
先前,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征求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回答说:“宰相身系国家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我恐怕他以后会成为国家的祸患。”皇上不听。当时张九龄因为有文学才能,正被皇上所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但(表面上)还是不得不奉承他。侍中裴耀卿与张九龄关系很好,所以李林甫一并嫉恨他们。这时玄宗在位已有多年,逐渐放纵奢侈的欲望,懒于处理政事。而张九龄遇到事情,无论大小,(只要觉得有不对之处),都要与玄宗尽力争论。李林甫却善于窥伺皇上的意图,日夜想着如何陷害中伤张九龄。
李林甫引荐萧炅做户部侍郎。萧炅向来不学无术,曾经在中书侍郎严挺之面前将“伏腊”误读为“伏猎”。严挺之对张九龄说:“省中岂能容忍(如此不学无术的)‘伏猎侍郎’!”因此将萧炅调出京城做岐州刺史,所以李林甫怨恨严挺之。张九龄和严挺之关系很好,想引荐严挺之做宰相,曾经对严挺之说:“李林甫尚书正倍受皇上恩宠,你应该到李尚书家(拜访一下),和他交好亲近。”严挺之一向鄙薄李林甫的为人,最终未到李林甫家中(去拜访)。李林甫更是非常怨恨他。严挺之先娶了妻子,(后来)遗弃了她,改嫁给蔚州刺史王元琰,元琰犯了贪赃受贿罪被抓到三司审问查办,严挺之替他营救解脱。李林甫通过身边的近臣到禁中禀告皇上。皇上对宰相说:“严挺之替罪人请托宽免之法。”张九龄说:“这是严挺之遗弃的妻子,不应有私情。”皇上说:“(就是)离异了才会再有私情。”
李林甫想要堵塞住玄宗的视听,自己独揽大权,就把谏官们召来明确地告诉他们说:“现在有贤明的君主在上,群臣将顺从皇上都顾不过来,哪里还用得着再多说什么!你们难道没有看见立在正殿宫门外作为仪仗用的马匹吗?(虽然)吃三品等级的粮料,(但如果)嘶叫一声,就要立刻被拉下去,(到那时)后悔怎么来得及。”补阙杜琎曾经向玄宗上书谈论政事,第二天就被贬为下邽县令。从此,玄宗的谏诤之路断绝了。
牛仙客既然是被李林甫引荐(当上宰相),遇事只是(像应声虫)唯唯诺诺罢了。但这两个人都严格地遵守规定,对于百官的升迁与任命,都按照常规办事,虽然(有的人)有特殊的才能,也不免老死于难以发挥才智的职位上;而那些善于阿谀奉承搞歪门邪道的人,却被重用提拔,不按次序升迁,自有其它门路。李林甫的城府极深,人们难以摸透他的心思,他善用甜言蜜语(当面)奉承人,而暗中陷害,从来不露声色。凡是被皇上器重优待的人,开始时就亲附结交,等到地位权势稍微逼近他时,就用计除掉他。即使是那些老奸巨滑的官吏,也不能逃脱他的圈套。世人评说李林甫是“口蜜腹剑”。
-
【多愁善感解释】形容人的感情脆弱,容易忧愁和伤感。善:容易,好。 【多愁善感造句】 ①姑娘从小父母双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养成了多愁善感的性格。 ②想不到你这样的堂堂男子汉,居然也多
-
卖花声·太平吴氏楼会集 乔吉 桃花扇底窥春笑。 杨柳帘前按舞娇。 海棠梦里醉魂销。 香团娇校,歌头水调。 断肠也五陵年少。 乔吉:1280-1345,字梦符
-
七国之乱被平定后,天下又恢复了平稳安定局面。汉景帝依旧推行减赋税、轻徭役的安民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国家出现一派富裕景象。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春,景帝病逝,享年47岁,在位16年。 景帝死后,
-
《中山狼传》这篇寓言在情节的安排上很富有特色,起如卷浪,伏似潜礁,蓄同积流,发若喷洪。它处处为表现寓言形象服务,而用墨饰色,无不栩栩传神。
-
语义说明:比喻人切身的一切事情。 使用类别:用在「生死大权」的表述上。 生杀予夺造句:01落在敌人手中的俘虏,生杀予夺全由他人决定。 02在君主专制的社会,君王对臣民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03这个暴君大
-
欧阳修《读李翱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识其性,当复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穷时愤世无荐己者
-
中国历史上,堪称盛世的时代不多,其中汉唐盛世最为人津津乐道。但是,要论汉朝盛世,其实倒是国家无事,民给家足,因而也就缺乏宏大叙事的“文景之治”,而不是文治武功的武帝。 经过汉初七十
-
一、深情与无情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为南宋时期的辛弃疾。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作者登台望远,“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
-
《贼退示官吏·并序》作者: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