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意思翻译、赏析
出自唐代王之涣的《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春风中一株株杨柳树,沿着御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
注释
(1)东门:即长安青门,唐朝时出京城多东行者,多用于送别。有的版本作东风。
(2)青青:指杨柳的颜色。
(3)御河:指京城护城河。
(4)攀折: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
(5)苦:辛苦,这里指折柳不方便。
(6)别离:离别,分别。
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长安城外,王之涣与友人即将离别,当时正值杨柳生长的春季,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景,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东门”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青青”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表明时间是在深春。“杨柳”是送别的代名词,于是一见杨柳,就让人想到离别。绿色的杨柳树夹杂在御河两岸,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且首句是远望所见,第二句是近观所见。在远与近的距离感中,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得以体现,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诗的后两句抒情,通过侧面描写别人送别而攀折杨柳,反映送别的人多。一个“苦”字,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也是离别的愁苦。至于诗人自己折了杨柳没有却只字未提,更衬托出了诗人的送别的深情。后两句看似平淡,仔细咀嚼,意味深长,诗人折或者不折杨柳,内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短小精悍,款款流露出依依惜别的深情。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介绍
王之涣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
出自唐代梁锽的《省试方士进恒春草》 东吴有灵草,生彼剡溪傍。既乱莓苔色,仍连菡萏香。掇之称远士,持以奉明王。北阙颜弥驻,南山寿更长。金膏徒骋妙,石髓莫矜良。倘使沾涓滴,还游不死方。
-
我今日同你两个,来这杏花庄上呵,倒做了逢山开道,山儿,我还要你遇水搭桥哩
我今日同你两个,来这杏花庄上呵,倒做了逢山开道,山儿,我还要你遇水搭桥哩 出自元代康进之的《杂剧·梁山泊李逵负荆》 第一折(冲末扮宋江、同外扮吴学究、净扮鲁智深、领卒子上。宋江诗云)涧水潺潺绕寨
-
《春宵》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春宵苏轼注音版 春chūn宵xiāo 春chūn宵xiāo一yī刻kè值zhí千qiān金jīn , 花huā有yǒu清qīng香xiāng月yuè有yǒu阴yīn
-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 楔子(冲末扮殿头官领校尉上,诗云)君起早,臣起早,来到朝门天未晓。长安多少富谊家,不识明星直到老。某乃殿头官是也。方今大宋宗皇帝,山河一统,万国来朝。主圣臣贤
-
画蛇添足文言文原文及赏析 作者:刘向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
-
复蒋松如书 (清)姚鼐 久处闾里,不获与海内贤士相见。冬间,舍侄寄至先生大作数篇,展而读之,欣忭不能自已。聊识其意于行间,顾犹恐颂叹盛美之有弗尽,而其颇有所引绳者,将惧得罪于
-
世界上古史是研究人类社会最初两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社会的历史。世界上古史阐述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形成、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过程,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论及古代世界各国的经济史、政治史和文化史,
-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
出自唐代宋璟的《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帝道薄存兵,王师尚有征。是关司马法,爰命总戎行。画阃崇威信,分麾盛宠荣。聚观方结辙,出祖遂倾城。圣酒江河润,天词象纬明。德风边草偃,胜气朔云平。宰国推良器,为军挹
-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信陵君窃符救赵》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