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原文、翻译及赏析_刘因古诗词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标签: 古诗三百首 写景 田园 闲适《山家》译文
策马踏溪,搅乱了映在水中的霞影,我挥洒着衣袖,迎面吹来的微风还夹杂着飘落的花瓣。
看到已经站在溪旁的孩童,甚使人惊奇,原来是他听到鹊声而早早出门迎接了。
《山家》注释
山家:居住在山区的隐士之家。
醉袖:醉人的衣袖。
怪见:很奇怪地看到。
溪童:站在溪旁的孩童。
鹊声:喜鹊的鸣叫声。
《山家》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赶路情形,反映了山间的优美景致和诗人的潇洒神态;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渲染出到达“山家”时的欢乐气氛。这首小诗纯用白描,灵动有致,清新隽永。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是写途中所见。骑马过溪,踏乱了映在水中的霞影,点明了溪水的明澈,霞影的明丽。迎风向前,落花堕于衣袖之上,可见春花满山。“落花”亦点明季节。“醉袖”中之“醉”,有为春光所陶醉之意。马匹、溪水、明霞、落花,构成一幅美妙的“暮春山行图”。诗人来此并非为赏风景,而是访问山家。然而笔触所至,风景自现。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诗人来到山居人家门口,见儿童早已出门探望,甚使诗人惊奇。“怪”字为末句伏笔。原来是因为“鹊声先我到山家”。这两句先“果”后“因”,巧作安排,末句点明溪童出望的原因,则见“怪”不怪了。重点突出了末句的鹊声。“喜鹊叫,客人到”。故而山家的儿童闻鹊声而早已出门迎接了。山鹊报喜,幼童迎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
智深兄弟,说你曾做甚么媒来?你看这厮,到山下去僝了多少酒?醉的来似踹不杀的老鼠一般,知他支支的说甚么哩?元来个梁山泊有天无日,就恨不斫倒这一面黄旗
出自元代康进之的《杂剧·梁山泊李逵负荆》 第一折(冲末扮宋江、同外扮吴学究、净扮鲁智深、领卒子上。宋江诗云)涧水潺潺绕寨门,野花斜插渗青巾。杏黄旗上七个字,替天行道救生民。某姓宋名江,宇公明,绰号顺天
-
成语发音: 「zǐ chǒu yín mǎ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四个地支。多指事理。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曰:‘如何是十二时?
-
出自先秦宋玉的《高唐赋》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
-
出自唐代丁仙芝的《越裳贡白雉(一作孙昌胤诗)》 圣哲承休运,伊夔列上台。覃恩丹徼远,入贡素翚来。北阙欣初见,南枝顾未回。敛容残雪净,矫翼片云开。驯扰将无惧,翻飞幸不猜。甘从上林里,饮啄自徘徊。
-
古意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薛馧 gǔ yì 古意zuó yè wū shān zhōng,shī què yáng tái nǚ。zhāo lái xiāng gé lǐ,dú bàn
-
原文蚕妇⑴张俞昨日入城市⑵,归来泪满巾⑶。遍身罗绮者⑷,不是养蚕人。注释(1) 蚕妇:养蚕的妇女。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用来纺织绸缎。(2)市:做买卖或买卖货物地方。这里是指卖出
-
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白居易)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白居易 tí jùn zhōng lì zhī shī shí bā yùn, jiān jì wàn zhōu yáng bā
-
出自唐代吕温的《岳阳怀古》 晨飙发荆州,落日到巴丘。方知刳剡利,可接鬼神游。二湖豁南浸,九派驶东流。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忆昔斗群雄,此焉争上游。吴昌屯虎旅,晋盛骛龙舟。宋齐纷祸难,梁陈成寇雠。钟鼓
-
成语发音: 「fèn gān gòng kǔ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同享幸福,分担艰苦。 成语出处: 晋 王隐《晋书 应詹传》:“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弟兄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自两汉曹操的《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 一作: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