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鬟烟鬓与谁期原文、翻译及赏析_王安石古诗词
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
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
标签: 夫妻 爱情 抒情 抱负《云鬟烟鬓与谁期》译文
望夫石梳得像云烟一样的头发期待谁的归来?到了像天一样遥远的地方就不回来。
好像追随舜帝因山崩葬在山下的妻子儿女一样,期待舜帝能穿着衣裳归还。
《云鬟烟鬓与谁期》注释
⑴望夫石:传说中,“望夫石”甚多。据载,武昌山北,有望夫石。传说昔有夫人,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夫而死,化为立石。
⑵更:古时候的时间计量单位,在这里表达时间的长久。
⑶九疑山下女:传说中舜帝的妻子娥皇、女英,她们是帝尧的女儿。帝舜南巡,至九疑山,崩,遂葬于此。二女追随不及,乃投湘水而死。
⑷裳衣:衣裳。喻指舜。
《云鬟烟鬓与谁期》赏析
一、二句写眼前的望夫石,云鬟烟鬓,语言简单明了,描写形象逼真,把云烟比作望夫石头发。“云鬟烟鬓与谁期”中的“与谁”用了反问的语气,体现出望夫石对丈夫的归来抱有深深的期待,并引起读者思考望夫石像所想的内容。
三、四句转写另外一个“望夫”的传说,引用了“二妃望舜,本意在望其生还。”的典故。通过舜帝妃子期待舜帝归还来烘托诗人所要表达出向往国家美好政治的前景。在诗人者看来,舜还是上古圣明之君的一个代表。望舜实是向往圣明之治。希望国家未来的政治路途能够光明,国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全诗没有国家方面的描绘,却通过运用妻子期待与丈夫相聚的典故,来表达对未来国家兴盛的向往。诗中通过“还”字把“望夫石”和“二妃望舜”的典故相连,借以妻子期待丈夫归来的故事,共同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美好的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之情。
《云鬟烟鬓与谁期》创作背景
皇祐五年(1053年)六月,王安石被旨前往苏州相度水势时,作下此诗。
-
成语发音: 「yī miàn rú jiù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 成语出处: 《晋书 张华传》:“初入洛,不推中国人士,见华一
-
一穷二白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古典文学网提供成语一穷二白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一穷二白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唐代卢从愿的《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太簇角》 坤元载物,阳乐发生。播殖资始,品汇咸亨。列俎棋布,方坛砥平。神歆禋祀,后德惟明。
-
挟天子以征四方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古典文学网提供成语挟天子以征四方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挟天子以征四方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超然台记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苏轼 chāo rán tái jì 超然台记fán wù jiē yǒu kě guān。gǒu yǒu kě guān,jiē yǒu kě lè,fē
-
成语发音: 「lóng téng hǔ yuè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象龙在飞腾,虎在跳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成语出处
-
宋-李纲一更山吐月,金篆缭轻澜。清光满四海,独向沙阳看。桂魄缘空迥,云峰醮影寒。姮娥谩愁思,相对漏声残。形式: 古风押[寒]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录诗词(1653)首李纲(宋)成就不详
-
成语发音: 「gǒu jí tiào qiá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狗急了;能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蛮干捣乱。 成语出处: 《敦
-
狐假虎威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古典文学网提供成语狐假虎威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狐假虎威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唐代陶翰的《乘潮至渔浦作》 舣棹乘早潮,潮来如风雨。樟台忽已隐,界峰莫及睹。崩腾心为失,浩荡目无主。豗cI浪始闻,漾漾入鱼浦。云景共澄霁,江山相吞吐。伟哉造化工,此事从终古。流沫诚足诫,商歌调易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