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南楼书事原文、翻译及赏析_黄庭坚古诗词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标签: 古诗三百首 夏天 写景 山水《鄂州南楼书事》译文
站在南楼上倚着栏杆向四周望去,只见山光、水色连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
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鄂州南楼书事》注释
鄂(è)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南楼:在武昌蛇山顶。
四顾:向四周望去。山光、水光:山色、水色。
凭栏:靠着栏杆。十里:形容水面辽阔。芰(jì):菱角。
并:合并在一起。一味凉:一片凉意。
《鄂州南楼书事》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夜登楼眺望的情景。“明月”在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朗朗的明月,才能在朦胧中看到难以区别的山水一色的景象,才知道闻见的花香是十里芰荷散发的芬芳。特别妙的是诗的后两句,本来只有清风送爽,可是因为皎洁的月光,它那么柔和、恬静,所以诗人觉得清风带着月光,月光就像清风,它们融合在一起送来了凉爽和舒适。
欣赏这首小诗,读者很容易忘记自身的处境,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楼来乘凉了。这样的感觉是这样来的。先从外界景象来看:四外山水落石出,十里芰荷 ,楼头清风,空中明月,远方近处,天上地下,以南楼为中心,构成一个高远、清空、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再从自身感受来说: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清风——夜凉,是皮肤的触觉以及耳朵的听觉听感到的;而“南楼一味凉”的“味”字,还隐含着口舌的味觉在起作用,好像在那里细细地美美地品尝一般。总之,读者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肤种种器官司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种种功能,统统被调动起来,集中起来,共同参与对这南楼夜景的感觉、领略、体验。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临其境的感受,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这便是作品的艺术魅力,诗人的艺术追求了。
黄庭坚一生,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几个月,又被罢官司来武昌闲居。当夜纳凉南楼,眼见明月清风,无拘无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为,却是动辄得罪,怅恨之情,于是潜滋暗长。“清风明月无人管”,正是诗人这种心绪的自然流露。
-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文章鉴赏 苟可以寓其巧智①,使机应于心,不挫于气,则神完而守固②,虽外物至,不胶于心。尧、舜、禹、汤治天下,养叔治射,庖丁治牛③,师旷④治音声,扁鹊治病,僚⑤之于丸
-
成语发音: 「kùn miǎn xià xué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指克服困难才能求得知识。 成语出处: 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虽生知
-
草蓬深秋以后,家乡的田野上,总会竖起一个个稻草蓬,像一座座蒙古包,又像一朵朵巨大的蘑菇开在空旷的田野。草蓬太多,数不过来。人们指指点点,哪一丘田的草蓬搭得好,哪一丘田的草蓬搭得差,好的标准是美观、坚固
-
成语发音: 「kāng kǎi fù y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赴义:为正义而死。指大义凛然地为正义献身。 成语出处: 明·
-
出自唐代黄滔的《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三首》 八都词客漫喧然,谁解飞扬诰誓间。五色彩毫裁凤诏,九重天子豁龙颜。巴山月在趋朝去,锦水烟生入阁还。谋及中兴多少事,莫愁明月不收关。却搜文学起吾唐,暂失都城亦未妨。
-
成语发音: 「chéng rén bú zì zài ,zì zài bú chéng ré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
-
出自先秦佚名的《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
出自南北朝佚名的《折杨柳歌辞二首》 其一 遥看孟津河, 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 不解汉儿歌。 其二 健儿须快马, 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跸-毕换必) 然后别雄雌。
-
宋-寇准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形式: 五言绝句押[微]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录诗词(299)首寇准(宋)成就不详经历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
-
宋-李弥逊穷秋杂花远,眷此霜下杰。明金委珞璎,宝璐缀环玦。依依风递兰,皓皓日穿雪。若无夭冶姿,不受众目悦。共杯泛其英,揽之肠为结。谁能踵高门,持以浣中热。形式: 古风押[屑]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