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萤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_梁元帝萧绎古诗词
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
标签: 咏物 赞美《咏萤火诗》译文
挨上人身,疑惑它怎么不热,接触草堆,惊讶它不能使之冒烟。
来到灯下显得暗淡无光,飞到雨中它反而又燃烧起来。
《咏萤火诗》注释
然:同“燃”。
《咏萤火诗》赏析
这首诗,紧紧扣住一个“火”字,多角度再现萤火虫的形象特征,四句诗,就是萤火形象的四次“造型”:“着人疑不热”,从人的感觉写。萤火虫明明有火光一闪一闪,可附在人体,人会惊奇──有火怎么不放热,突出了其放光而不发热的特点。“集草讶无烟”,从其栖息处所写。萤火从腐草中产卵繁殖,故古人误以为萤乃腐草所化。《礼记?月令》云:“腐草为萤”。古代不少咏萤诗也沿用了这种说法。如沈旋说萤火是“火中变腐草”,刘禹锡也说“陈根腐叶秋萤光”。这种说法自然没有多少科学根据,但其喜欢草堆中栖息却是事实。草堆上明明有点点火光,草都不燃起来,无烟无焰。第二句诗,既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萤火虫发出萤光、不热不燃的特点,又使读者知道了萤的一些生活习性。“到来灯下暗”,写出了火光的微弱,作者从对比的角度写,以灯光的相对明亮,突出萤火虫的微弱特点,用了比较衬托的手法。“翻往雨中然”,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画面:一般的火,风一吹、雨一浇,便熄其光焰。而萤火呢,它的萤光并不受天气环境的左右,在雨中,仍能翩然起舞、星光闪烁……诗人就是这样,怀着对萤火虫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对其进行细致入微、多侧面的观察,从而将其形态的多姿多彩、形象的各种造型推到了读者面前,使读者也顿生怜爱之情。
用铺陈的手法,再现了萤火的形态之美,表现了一个皇帝闲暇时的专心致志、细致入微,由于多侧面描绘,形象完整,也给读者留下了具体、深刻的印象,而且其对写作对象细细观察的写作态度,用墨如泼、多方勾勒的写作技术,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萧绎居位显赫,养尊处优,自然无需“忧谗畏讥”,对自然的观察描绘虽能穷形尽相,但要他涌出多少感慨、掘出多深寓意,这很难做到,所以他笔下的萤火虽很有美感,但充其量是供人欣赏玩味。
-
【气息奄奄解释】形容人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形容事物接近灭亡。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气息奄奄例句】 ①奶奶临终前,已经气息奄奄了,还念念不忘这件事。 ②
-
出自南北朝谢惠连的《雪赋》 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授简于司马大夫
-
出自唐代姚系的《野居池上看月》 悠然云间月,复此照池塘。泫露苍茫湿,沉波澹滟光。应门当未曙,歌吹满昭阳。远近徒伤目,清辉霭自长。
-
成语发音: 「guì jiǔ jiāo jiā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泛指美酒。 成语出处: 《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
窗外有片砂砾地,很多草已经从砂砾层下那深不可测的泥土里争出头来,两尺来高,郁郁葱葱,正把那片砂砾地悄无声息地掩遮。这些草已经生长大半个春天了,纵然长得茎茂叶密,但它们始终只长到草的高度,还未没及窗台。
-
成语发音: 「huǐ guò zì zé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悔:追恨。指追悔过错;谴责自己。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五行志》:“后得反国,不
-
出自唐代唐彦谦的《索虾》 姑孰多紫虾,独有湖阳优。出产在四时,极美宜于秋。双箝鼓繁须,当顶抽长矛。鞠躬见汤王,封作朱衣侯。所以供盘餐,罗列同珍羞。蒜友日相亲,瓜朋时与俦。既名钓诗钓,又作钩诗钩。于时同
-
成语发音: 「shí bú wǒ dà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成语出处: 清 秋瑾《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
-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成语发音: 「qiān cūn wàn luò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形容众多的村落。 成语出处: 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