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闲游原文、翻译及赏析_刘将孙古诗词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标签: 西湖 写景 情感 怀念 景色 夏天《踏莎行·闲游》赏析
词的起首三句,由远而近描绘了眼前景色。这样的写法基本上是排列名词,没有动词;让各种物象组成余味无穷的画面。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幽闲情致。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两句,如奇峰突起。境界骤变。词人方才的闲游似“云无心认出岫”,至此顿生枨触,优游之情马上化成一腔悲恨。
这一转变也是有条件的:其一是客观上“荷花芳草垂杨渡”这些景物具有与西湖相似的特征;其二是主观上词人有见过西湖的印象和怀念临安的思想。因此当他在闲游中睁开双眼时,面前仿佛呈现出西湖的迷蒙景色,胸中立即泛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愁情。
过片三句,是全篇感情的高潮。红笺以血染。锦句用泪题,全是伤心之语,可见愁恨之深。下面他不说自己日日夜夜在怀念故都临安,却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词人正是通过这样的诘问表达了忆念故国之情。
结尾二句,前后呼应,感情又深入一层。前面说眼前景色恰是西湖,然又不是真正的西湖。可见西湖之遥远。并不纯粹由于地理上的间阻,同时也是由于政治上的限隔。那么怎样才能重到真正的西湖呢?词人唯有托诸梦境。
“只应幽梦解重来”是推想之辞,然亦反映了现实中重到西湖之不可能。接着“梦中不识从何去”一句,又推进一层,意谓西湖只有在梦中才能重到,可是即使到了梦中。他也不知从哪条路前去西湖。词人那种想见西湖,怕见西湖的矛盾心理,在现实生活中莫知所从的迷惘心情。十分含蓄地流露出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踏莎行·闲游》创作背景
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调下题作“闲游”,上阕写闲游中所见,下阕写闲游中所感,日日夜夜在怀念故都临安,却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词人那种想见西湖又怕见西湖的矛盾心理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莫知所从的迷惘心情正是通过这样的诘问表达了出来。
-
出自唐代项斯的《舜城怀古》 禅禹逊尧聪,巍巍盛此中。四隅咸启圣,万古赖成功。道德去弥远,山河势不穷。停车一再拜,帝业即今同。
-
出自唐代陆畅的《蔷薇花》 锦窠花朵灯丛醉,翠叶眉稠裛露垂。莫引美人来架下,恐惊红片落燕支。
-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
-
神采奕奕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神采奕奕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神采奕奕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阳春曲全文:芣苡生前径,含桃落小园。春心自摇荡,百舌更多言。阳春曲字词句解释:芣苡:是古代中国妇女集体采摘野生植物时合唱的歌,再现了她们采集劳作的过程。含桃:是樱桃的别称。春心:指为春景触起的心情,也
-
出自唐代崔备的《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得前字、秋字二篇)》 清景同千里,寒光尽一年。竟天多雁过,通夕少人眠。照别江楼上,添愁野帐前。隋侯恩未报,犹有夜珠圆。四时皆有月,一夜独当秋。照耀初含露,裴回正满
-
成语发音: 「qī dà yā xiǎ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欺骗强大的,压迫弱小的。 成语出处: 元·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
-
原文赏析: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拼音解读:mǎn yī xuè lèi yǔ chén āi ,luàn hòu hái xiāng yì kě āi
-
出自明代陆深的《秋怀(四首)》 碧草幽花满故园,南山卧对久忘言。 年来行李书千卷,老去生涯水一村。 已辨弓蛇还石虎,母烦怨鹤与惊猿。 秋光更比春光好,蜂蝶纷纷不到门。 斗帐香消病骨轻,少年忆得赋秋声。
-
出自清代顾炎武的《海上(四首)》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吊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 满地关河一望哀,彻天烽火照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