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原文、翻译及赏析_王国维古诗词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标签: 抒怀 抒情 心情 无奈《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译文
城头上响起了晨鼓的声音,油灯早已经燃熄灭了。不管是睡着的还是醉了的也始终又要醒过来,忽然听到鸿雁的几声哀鸣。
人的一生就像柳絮一样随风飘散,不管是喜还是悲都是零星的点缀,全像那江中的浮萍一样零落其中。
《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注释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罗敷艳歌》等。采桑子格律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另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高城鼓动:城中晨鼓响起。古代京城凌晨击鼓以解宵禁。兰釭(gāng)灺(xiè):油灯熄灭。
孤鸿:三国魏阮籍:“孤鸿号外野”
零星:零碎,少量。
连江:满江。点点萍:江面的浮萍。
《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赏析
“高城鼓动”,说的是凌晨时分。凌晨击鼓是唐代京城的作息制度。后代写旧体诗词都喜欢以古说今,王国维当然也不能免俗。“兰釭灺”是说油灯已经点干了而自动熄灭。耳中听到城中的晨鼓,睁眼看到油灯熄灭,这代表了夜已结束,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在“睡也还醒,醉也还醒”这两句的口吻中,有一种不甘心和不情愿的情绪在。是睡还是醉,都可以看成是一种逃避,不敢面对现实。“忽听孤鸿三两声”这句是对前面的一种含蓄的回答。“孤鸿”就是“孤雁”,而且“孤鸿”意味着在奋斗的道路上没有伴侣和得不到理解。
“风前絮”,是说柳絮。暮春时节柳絮飞时纷纷扬扬,把天地搅得一乍朦胧。接着“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是说人生的悲欢离合就像风关的柳絮一样,最后结局只化作满江浮萍流水而去柳絮在诗词中常代表着一种缠绵、迷惘的情意,落入水中化为浮萍是这美好情意的一种令人感伤的结束。“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这几句,似乎已经把人生看透了。
《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05年,当时全国各地革命如火如荼,王国维作为旧势的保守派,情绪低落,词中可见当时他意气消沉。
-
出自先秦佚名的《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全诗意思及赏析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出自唐代诗人岑参作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此诗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开头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
-
出自唐代李九龄的《荆溪夜泊》 点点渔灯照浪清,水烟疏碧月胧明。小滩惊起鸳鸯处,一双采莲船过声。
-
排的文语呼为绣,假钞公然唤做殊,这等儿三七价明估 出自元代刘时中的《【正宫】端正好_上高监司众》 上高监司众生灵遭磨障,正值着时岁饥荒。谢恩光,拯济皆无恙,编做本词儿唱。【滚绣球】去年时正插秧,
-
出自唐代许棠的《重归江南》 无成归故里,不似在他乡。岁月逐流水,山川空夕阳。回潮迷古渡,迸竹过邻墙。耆旧休存省,胡为止泪行。
-
婆婆,元来你心与我心不同 出自元代刘君锡的《杂剧·庞居士误放来生债》 楔子(冲末扮李孝先上,诗云)心头一点痛,起坐要人扶。况是家贫窘,门前闻索逋。小生姓李,双名孝先,祖居襄阳人氏。自幼父母双亡,
-
国士无双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国士无双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国士无双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成语发音: 「liáng gōng qiǎo jià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良工:手艺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艺精巧的匠人。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成语出处
-
出自宋代范飞的《满江红(寿东人)》 律转黄钟,尧蓂尚、零星一叶。人尽道、当年此日,诞生豪杰。我是君家门下士,三年屡献阳春雪。更此行、骑鹤上扬州,恩稠叠。君有子,文章伯。君有女,夸才色。更风流酝藉,东床
-
成语发音: 「nì qǔ shùn shǒu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逆:背叛;顺:合理。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 《汉书·陆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