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黄莺儿原文、翻译及赏析_郑愔古诗词
欲转声犹涩,将飞羽未调。
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
标签: 咏物 写景 叙事 抒情《咏黄莺儿》注解
1、涩(sè)1.不光滑,不滑溜:轮轴发~。2.一种使舌头感到不滑润不好受的滋味:苦~。这个柿子很~。3.文字难读难懂,不流畅
2、高风(ɡāo fēnɡ) 1.强劲的风。2.指遭受强风。3.指秋风。4.高尚的风操。5.高雅的艺术风格。6.美善的风教、政绩。
《咏黄莺儿》赏析
《咏黄莺儿》 是唐代诗人郑愔所写的一首咏物诗。莺啼而花开,黄莺自古以来被视为春天的使者,人们从她的身上既听到了春的声息,但也经常预感到春天匆匆离去的脚步声,因此,作为一种意象,黄莺经常寄寓着人们对于春天的悲喜之情。此诗的立意却不同寻常.“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二句移情于物,以莺喻人,从而揭示人世的沉浮,微露乞人援引之意。
郑愔这一首有名的五绝,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咏黄莺儿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
出自唐代钱珝的《江行无题一百首》 倾酒向涟漪,乘流欲去时。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江曲全萦楚,云飞半自秦。岘山回首望,如别故乡人。浦烟含夜色,冷日转秋旻.自有沈碑在,清光不照人。楚岸云空合,楚城人不来
-
出自元代孙叔顺的《【仙吕】点绛唇_咏教习鼓诉》 咏教习鼓诉冤每日学按龙韬,演习虎略。初开教,若论功劳,则俺先来到。【混江龙】助威声号,将我先鸣三擂发根苗。渐渐的排成戈戟,纷纷的收聚枪刀。则这两片皮常与
-
出自隋代王胄的《别周记室》 五里徘徊隺,三声断绝猿。 何言俱失路,相对泣离樽。 别路悽无已,当歌寂不喧。 贫交欲有赠,掩涕竟无言。
-
成语发音: 「dùn shì wú mè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谓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 成语出处: 《易·乾》:“不成乎名,遁世无闷。”孔颖达疏:“谓
-
宋-孔武仲闻道重湖路未通,悠然身在碧湘中。崎岖水国犹千里,牢落春花已半空。江浪溅寒侵小睡,岳云筛雨响疏篷。君诗亦说清幽趣,便觉年来气味同。形式: 七言律诗押[东]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
-
说难 韩非子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
-
成语发音: 「lái zhě bú jù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对于有所求而来的人或送上门来的东西概不拒绝。 成语出处: 《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
-
先秦兵学战略思想是先秦军事实践丰富经验的结晶,其讲道义、重实力、占先机、求全胜的思想内容可以说是我国传统兵学的精华。这四个方面的思想内容及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体现了中华先民对国家力量博弈本质关系的独
-
出自唐代王周的《金盘草诗(生宁江巫山南陵林木中)》 今春从南陵,得草名金盘。金盘有仁性,生在林一端。根节岁一节,食之甘而酸。风俗竞采掇,俾人防急难。巴中蛇虺毒,解之如走丸。巨叶展六出,软干分长竿。摇摇
-
出自唐代徐铉的《欧阳太监雨中视决堤因堕水明日见于省中因戏之》 闻道张晨盖,徘徊石首东。濬川非伯禹,落水异三公。衣湿仍愁雨,冠欹更怯风。今朝复相见,疑是葛仙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