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词鉴赏

苏溪亭原文、翻译及赏析_戴叔伦古诗词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3-04-21 23:00:11阅读:44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标签: 闺怨 季节 春天

  《苏溪亭》译文

  苏溪亭外野草青青,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春天来得晚了些,燕子还没有归来;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杏花在料峭春风中只感凄寒。

  《苏溪亭》译文二

  在苏溪亭上望去,碧草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燕子还没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水上岸边烟雨蒙蒙,雨中杏花也感到寒意。

  《苏溪亭》注释

  苏溪亭:在现在的浙江义乌市。

  漫漫:无边无际。

  十二阑:乐府古曲中有阑干十二曲。

  燕子不归:远方未归的游子。

  汀(tīng):水边平地。

  《苏溪亭》鉴赏

  《苏溪亭》是唐代诗人戴叔伦所创作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的首句写地点和节候,次句写倚阑人的形象;三四句写春光将尽,燕子尚未回归旧巢,烟雨笼罩下的沙洲杏花失去了鲜艳的容光,具体而婉曲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委婉含蓄,隽永醇厚,极富情趣。

  这首诗,题为《苏溪亭》,然并非真咏苏溪亭,而是诗人借描写苏溪亭及其周围的自然景物,倾吐了自己对被怀念人的盼望心情。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

  “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苏溪亭》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兰溪棹歌》相近,大约写于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仲春。当时,诗人由浙江东阳赴湖南曹王李皋幕府,途经义乌的苏溪时,观赏江南温婉秀丽的晚春美景图,在苏溪亭中有感而作。

TAG标签:

猜你喜欢
  • 排沙见金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pái shā jiàn jī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见“排沙简金”。 成语出处: 清·项穆《书法雅言·资学·附评》:“观其纤浓诡厉之态

  • 初中文言文虚词“者”用法知识点

    初中文言文虚词“者”用法知识点   ①结构助词。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结构助词,的。  下者飘转沉塘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指人、物、事、时、地等。

  • 悲虚言之无实兮,苦众口之铄金

    出自两汉东方朔的《七谏》 初放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巧佞在前

  • 仙人掌中住,生有上天期。

    出自唐代项斯的《华顶道者》 仙人掌中住,生有上天期。已废烧丹处,犹多种杏时。养龙于浅水,寄鹤在高枝。得道复无事,相逢尽日棋。

  •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了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为了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巩固垄断资本的统治而发动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唯有塞尔维亚具有自卫性)。战程历时四年零三个月(1914年8

  • 朱楼迢递接长空,家世于今谁比隆?阴功虽是前王种

    出自元代刘时中的《【双调】水仙操并引》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玉局翁诗也。填词者窃其意,演作世所传唱《水仙子》四首,仍以西施二字为断章,盛行歌楼乐肆间,每恨其不能佳也。且意西湖西子,有秦

  • 他可都闲身就国?殷开山,程咬金他两个如何?都已亡了

    他可都闲身就国?殷开山,程咬金他两个如何?都已亡了 出自元代杨梓的《杂剧·功臣宴敬德不伏老》 第一折(房玄龄上)一片丹心扶社稷,两条眉锁庙堂忧。坚心主意施公正,报答皇王爵禄恩。下官房玄龄是也。方

  • 吕氏春秋乐成原文及翻译(带拼音版)

    吕氏春秋乐成原文带拼音版【 乐lè成chéng 】 五wǔ曰yuē : 大dà智zhì不bù形xíng , 大dà器qì晚wǎn成chéng , 大dà音yīn希xī声shēng 。 禹yǔ之zhī决

  • 不识抬举

    不识抬举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不识抬举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不识抬举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多惭惠然意,今日肯相亲。

    出自唐代耿湋的《酬李文(一作汶)》 落照长杨苑,秋天渭水滨。初飞万木叶,又长一年人。贫病仍为客,艰虞更问津。多惭惠然意,今日肯相亲。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