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原文、翻译及赏析_葛长庚古诗词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标签: 忧愁 人物 婉约 羁旅 游子《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注释
绿暗红稀:花落叶茂,春光将尽。
《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赏析
《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是宋代词人葛长庚创写的一首词。这首词,《词综》作于真人词。玉蟾先生《诗余》作葛长庚词。《全宋词》“无名氏目”录此题,全文见《词综·卷二十四》。
这首词的主旨在于表现暮春时节落拓无依的羁旅之愁。上片浓艳,下片疏淡。
“绿暗红稀”正是李清照《如梦令》中之“绿肥红瘦”,意味着绿叶成荫,而百花凋落。从“绿”、“红”二字见色彩之艳丽,而“暗”、“稀”二字,却又给人以迟暮之感,全篇感情基调已由这四字定下,以下乐景,哀景亦由此发端。“春已暮”点明时节。“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句,画感鲜明,形象优美,洋溢着生活气息,有如春的赞歌,这里写的是乐景、“柳絮欲停风不住”句,仍写暮春之景,却使人在情绪上顿觉跌落。柳絮不能自主浮沉,因风而飘泊不定,让人联想起游子之飘泊无依的情状来,这正是句中景物的寓意。下句“杜鹃声里山无数”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渲染悲凉气氛。“山无数”自是“乱山深处”。杜鹃一声接着一声,使人倍觉悲摧,应是哀景。词的上片就是这样通过对暮春景物的铺陈描写,由乐景引出哀景来,“柳絮”句很自然地体现出这种过度与转折,并为下片抒情留下伏笔。
下片,描绘游子形象,抒发羁旅忧愁。“竹杖芒鞋”正是颠沛流离、终日奔波的远行人之写照,“无定据”显示这远行游子的飘泊无依,同上片“柳絮”句遥相呼应。“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承接“山无数”,点明词人立足点,即游子之所在。然后用“樵子渔师”来来往往,自得其乐,反衬游子之飘泊天涯,纵有“一川风月”又有什么心思欣赏,“一川风月”意味着夜的来临,加重羁旅无归之悲慨。“谁为主”与“无定据”及以上片之“柳絮”句暗脉相通,进一层表现客身在外,无所归依的心情。
全词有一种浓厚的时代末落气氛,与南宋后期许多士人处境吻合。词中写景全是画笔,浓淡相宜。乐景暗含迟暮色调,渗出悲凉来。乐景转出哀景,浓重地渲染悲愁气氛。寥寥几笔写景却抓住羁旅特色,构成典型环境,表现主人公之寂寞孤单。全词展现出一幅暮春风月、独木横桥路上、天涯飘泊图来,富有情韵。
-
选择,是一种判断,也许跟爱憎好恶有关,也可能攸关是非高下。人生常常面临许多抉择与考量,如果态度缺乏审慎,眼光不够远大,纵然不至于一 "> 沉重少言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chén zhòng shǎo yá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亦作“沉厚寡言”、“沉重寡言”。 成语出处: 《魏书·
-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作品赏析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
-
文言文训练中的功力提升技巧 写人的是考查学生从人物活动的事件中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写事的文章是考查学生通过事件概括出事件的意义。 一、以20xx年德州考题为例,
-
悼念陶保桓烈士 刑审逞凶子夜时,凛然大义斥群魑。 骨折皮开牙断碎,拼将热血染红旗。 红旗冉冉路迤迤,春露秋霜清鬓 "> 如梦令.题淮山楼
宋-苏轼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举手揖吴云,人与暮天俱远。魂断。魂断。后夜松江月满。形式: 词词牌: 如梦令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录诗词(3229)首苏轼(宋)成就不详经历和仲,、东
-
引言宋朝经济程度十分发达,较之前相比都处在领先水平。宋自五代十一国后建立,人民经历国不似国,家不像家的乱世,终于获得了安定。在短短五十三的五代时期就更换了十四位皇帝,在这十四位皇帝中只有周世宗柴荣
-
成语发音: 「shèng bú jiāo ,bài bú ně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胜了不骄傲,败了不灰心。 成语出处: 先秦 商鞅《商君书 战法》
-
原文赏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拼音解读:yuǎn shū guī mèng liǎng yōu yōu ,zhī yǒu kōng chuáng dí
-
我今恍惚遗身世 出自宋代刘学箕的《松江哨遍》 归帆征棹,相望于黄芦烟草之际。去来乎桥之左右者,若非人世,极画工之巧所莫能形容。每来维舟,未尝即去,徜徉延伫,意尽然后行。至欲作数语以状风景胜概,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