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只为书卷香,书香多情似故人
治疗“庸俗”的良药之一是“拥书”。
几本书,一盏茶,门子一关,立时氛围就不一样了。
人心浮躁的年代,能够让人心情平静下来的事物,除了镇静剂,恐怕就只有书了。
看书的时候,院子里的蔷薇正开着,小小的一朵,开得浓艳,每一朵都像是一本打开的书。
一盏茶,是陈年的普洱,浑厚醇香,这样的茶好比古书,有力道,一个经由眼睛,一个经由喉咙,直入人心,经由灵魂的烟囱,跑到头脑的天空里去,氤氲出一片诗意。
人生是需要一些禅意的。这份禅意,和两个“斋”字有关。
一是经常吃一些斋饭。素食养心亦养身,可以定期给身体排毒。一个好身体,总能给生命带来无数种美妙的可能。
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自己建一座书斋。
劳伦斯·戈德斯通:“一点点建立起自己的书斋确实是一个美妙的爱好,我把自己一生大部分时间献给了这个乐趣,我每天读一小时左右的书,做什么事情也赶不上读经典。有了我的藏书,就好像历史上某些最伟大的人物和我共居一室。”
赵匡胤都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他人可以没有,但书倒是不可没有。与书同居,书能涵养人的灵气,也能给人带来书卷香。
闭门即是深山——是所有读书人的精神状态。
读书的人是要做“宅男宅女”的,内心的风波不止,书中的精气自然吸收不到脑海里去,尤其是在盛夏,市声喧嚣,夏虫嘶鸣,人心浮动,何来静谧的心灵?这时候,端起一本书,无需红袖添香,无需殿宇华堂,安守在简谱的书斋里,一朵文竹淡然地生长着,极目四行,或诵或念或默,书中自有箴言跳出来,与我们劈面相约。
闭门只为书卷香,书香多情似故人。
我一直觉得,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与一本书促膝而谈”,无需仰视,也无需俯视,以平视的角度,平实的方式,对待一本书,这样得到的知识是知己般的,也最能入脑入心。
有人说,书能洗心。是的,繁芜的世事让人心蒙尘,书就是拂尘,渐渐扫除人心的灰尘,质本洁来还洁去,这就是书籍的功用。
皖籍学者汪军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大抵上人生同时朝两个方向行进,且并行不悖,一是欲望和业力牵引的,走向老年及肉身的毁坏;一是心灵牵引的,走向童年及初心的苏醒。”我觉得,后者就是书籍所能引领的。
眼下这个时代,太多的人都想着“走出去”,可是,走出去以后,莫要忘了“走回来”,依偎在书卷身边,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人。
-
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先秦】佚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
-
杜宇为谋拙。只当时、西州已报,鳖灵功烈。何事为心轻传禅,坐取名*身灭。化怨鸟、春山啼血。试听不如归去语,怕君远、未晓吾能说。冤愤在,失金阙。胡为不叩天*裂。枉人闲、丁宁控诉,欲求谁雪。蜀道思归诚何有,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简介 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
-
园旧游,因感其事,复用前韵。万金不买青春,老来可惜欢娱地。有时记得,江楼深夜,解鞍留寐。兰焰喷虹,宝香薰麝,玉醅*蚁。更谁能细说,当年风韵,江瑶柱、荔枝味。漂泊江湖万里,渺难寻、采菱拾翠。何心更到,折
-
为探梅魁策蹇驴,竹梢疏处见清癯。清香雅韵十分足,俗态嚣尘一点无。寄我谁能如陆凯,爱渠自谓若林逋。夜窗却恐劳清梦,速剪寒梢浸玉壶。
-
公元1105年,北宋有个叫李格非的干部,翰林学士出身,发表一篇关于洛阳地区的房地产报告书,报告书名曰《洛阳名园记》。他对当时大宋的西部都城洛阳数十个豪华型住宅和园林进行取样分析,然后结合了数百年来洛阳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作品赏析【注释】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
细草偏承回辇处,飞花故落奉觞前:苏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苏颋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细草偏承回辇处,飞花故落奉觞前。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弄歌声杂管弦。
-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作品赏析【注释】①一向:即一晌,一会儿。②等闲:平常。③怜取眼前人:元鸲会真记》崔莺莺诗
-
水是眼波横,[1]山是眉峰聚。[2]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祝 作品赏析【注释】:[1]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2]眉峰聚: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