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学知识

重读《枫桥夜泊》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1:59:04阅读:797
  重读《枫桥夜泊》

  徐有富


  有许多千古名篇常读常新,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就是这么一首诗。最近在2010年7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副刊《后海》中,读到一篇《苏州三趣》,作者唐先田先生对该诗作了重新解读,确实很有趣。不过文中也偶有疏忽之处,譬如将张继说成是一个“愁绪难解的落榜之人”。事实上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对于此点向无异议。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这是此诗写作的社会背景,似不能疏忽。写“愁”是这首诗的主题,正因为诗中的“愁”里交织著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所以使这首诗成了写愁的代表作。

  唐先生还在文中说:“我恍然大悟,所谓‘江枫’者,江桥、枫桥之谓也。”这种观点确实比较新颖,但是这个新颖的观点似难以成立,因为它取消了“江枫”也就是那“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江边枫树作为深秋标志的意象。而这一意象早在战国时代宋玉的《招魂》中就已经出现了,该篇结尾写道:“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这几句诗所描写的意境与当时张继所见之景和所怀之情非常吻合,所以也不能排斥张继化用了宋玉这几句诗的意境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江枫”作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江边枫树,也是张继亲眼所见之实景,如与张继同时的诗人刘长卿《登吴古城歌》说:“天寒日暮江枫落,叶去辞风水自波。”其《秋杪江亭有作》说:“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既然刘长卿能在苏州地区看到江边枫树,张继当然也能看到。所以我们不能似是而非地将“江枫”解释成江桥与枫桥,而放弃如此丰富的诗意。再说题为《枫桥夜泊》,分析时却涉及江桥与枫桥,也违背题意呀。即使地方志中提到过江桥,诗的题目换成《晚泊》等其他名称,江桥也很难与枫桥相提并论,如宋范成大《吴郡志》卷十七《桥梁》说:“枫桥在阊门外九里道旁,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所以“江枫”是不能解释成江桥与枫桥的,因为这样做取消了诗歌本身所具有的感情色彩与文化内涵。

  此外,本文还需要特别提一下的是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乌”字,有的解释成乌鸦,有的笼统地称为“乌鹊”,有的认为无需解释而未作解释。其实这首诗中的“乌”指乌臼鸟,其特点是黎明即啼,如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说:“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将乌臼鸟与报晓的公鸡相提并论,就反映了乌臼鸟黎明即啼的特点。弄清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第一句诗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景象:乌臼鸟叫了,月亮下山了,天亮了,到处都是白花花的霜。同时告诉我们诗人五更天仍然处于失眠状态,所以乌臼鸟一叫他就听到了。后三句采用倒叙方法,写诗人整个夜晚都处于失眠状态。第二句写夜泊枫桥或者说晚泊枫桥的目的是为了睡觉,但是由于愁没有睡着,所以看到了“江枫”与“渔火”等令人分外忧愁的自然景色。“江枫”如前所说,是令人悲伤的意象,而“渔火”一方面反衬了夜色之深沉与黑暗,一方面也会使诗人想到捕鱼人一家在船上团聚,而自己却孤身一人在船上漂泊。三、四两句写诗人一直到半夜三更都没有睡着,以至于能清晰地听到夜半钟声,而夜半钟声也反衬了夜半的宁静。

  总之,此诗写诗人夜泊枫桥时愁得整夜都没有睡着觉。作者还成功地运用视觉与听觉形象相结合的方法将自己的愁充分地表现了出来。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巧妙地将所见、所闻、所感糅合在一起,如通过“乌啼”引出“月落”与“霜满天”;通过“钟声”使作者想到已经“夜半”,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在船上“独在异乡为异客”,于是没有归宿的感觉也就油然而生。此外,该诗采用倒叙手法也为诗歌的韵味增色不少,作者将黎明时所见所闻置于开头,首先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的印象,而将“夜半钟声”置于最后,又让人觉得余音不绝,回味无穷。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8-12

TAG标签: 张继 枫桥夜泊

猜你喜欢
  • 诗圣杜甫:以他的颠沛痛楚,见证了盛世唐朝的没落

    人们一想起杜甫,脑海浮现的多半是一位忧国忧民、朴实谦和的长者。但长者也曾年轻,温厚的人也有狂放的一面。如果不是命运的捉弄,杜甫在后人面前呈现的,也许是另一种面貌。

  • 晏殊词《木兰花》: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木兰花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 洋务运动初期的清王朝:从骡子列车到蒸汽列车

    洋务运动是清廷学习西方器物以图自强的一场自救运动,但是清政府有心理障碍,觉得夷狄的东西我们不能用。 李鸿章1872年第一次正式提出来,跟恭亲王说要修铁路,他觉得修了铁路对运兵很有好处。恭亲王也觉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刘禹锡《蜀先主庙》翻译赏析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中进士及第,又中博学宏辞,授太子校书,后入淮南节度使幕府掌书记,调补渭南主簿,升监察御史。顺宗即位,预政治革新,转屯田员外郎

  •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词翻译赏析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

  • 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送别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②。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③。刚道得声保重将息④,痛煞煞教人舍不得⑤,好去者前程万里⑥。 忧则忧鸾孤凤单⑦,愁则愁月缺花残,为则为俏冤家⑧,害则害谁曾惯⑨,

  • “七夕”的传统习俗:吃巧果、晒书、晒衣

    “七夕”夜晚,年轻的妇女、姑娘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

  • 施闰章《游九华记》原文及翻译

    施闰章《游九华记》原文及翻译 昔刘梦得尝爱终南、太华、女几、荆山,以为此外无奇秀,及见九华,始自悔其失言。是说也,尝窃疑之。而李太白以山有莲花峰,改九子为九华。予舟过江上,望数峰空翠可数,约

  • 当代中国的茶道——潮汕“工夫茶”

    茶起源于中国,“茶”是影响力无比巨大的食用品,也是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潮汕“工夫茶”可以说举世闻名,源远流长!在潮汕甚至中国,几乎不说“茶道”二字①,“茶道rdqu

  • 宋祁词《木兰花》: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文学知识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风云人物
  • 国学资讯
  • 儒家
  • 道家
  • 墨家
  • 法家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