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古文观止

臧僖伯谏观鱼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2:10:50阅读:799
    臧僖伯谏观鱼

    ——《古文观止·左传》 隐公五年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⑴

    臧(zāng)僖(xī)伯⑵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⑶,其材⑷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⑸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⑹。故讲事以度⑺(duó)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qì)⑻行,所以败也。故春蒐⑼(sōu)、夏苗、秋狝(xiǎn)、冬狩shòu),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⑽,入而振旅⑾。归而饮至⑿,以数(shǔ)军实⑿。昭文章⒀,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⒀于俎(zǔ),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⒁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⒂焉。”遂往,陈鱼而观之。 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于棠。”⒃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译文

    隐公五年春季,鲁隐公打算到棠邑去观赏捕鱼。

    臧僖伯进谏说:“凡是一种东西,不能够用来演习大事,它的材料不能够用来做器用,那么,国君就不要去理会它。国君的职责,就是使人民的行为符合法度与礼制的规定。所以,用讲习大事的行动来检验法度的差等,就称为法度;用材料来表明器物的文采,就称为礼制。既不合乎法度,又不合乎礼制,这就称为乱政。乱政屡次出现,就是导致衰败的原因。因此,春猎称蒐,夏猎称苗,秋猎称狝,冬猎称狩,都是为了在农闲的时间用这些方式来讲习大事的。每隔三年,还要出兵演习,(并借此来检验成果)演习完毕,再整治队伍回来,到庙堂里饮酒庆贺,祭祀祖宗,清点军用器物。彰显器物车服旌旗的文采,分清贵贱的区别,辨别等第伦次,安排少年和老人的顺序,这都是为了熟悉这种表示威仪的礼制的。如果鸟兽之肉不是用于祭祀,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是用于军用器物,国君就不用亲自去猎取,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至于山林河湖的物产,把它们取来做日用品。但那是贱役的小事,有关官吏的职责,不是国君要亲自过问的。”

    鲁隐公说:“我要去巡视边境。”于是前往棠邑,在那里陈设捕鱼的器具,加以观赏。

    臧僖伯托病,没有随从前往。

    史官记载说:“鲁隐公在棠邑陈设捕鱼器具。”意思是说,鲁隐公这一行动不合礼法,并且讥讽他跑到远离国都的棠邑去。

    注释

    1.春:指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季。公:指鲁隐公,前722年至前712年在位。如:往。棠:也写作唐,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北。鱼:通“渔”,动词,捕鱼。

    2.臧僖伯:鲁孝公之子、鲁惠公之兄、鲁隐公之伯父,名彄(又作“驱”“弓区”)(kōu),字子臧,封于臧(今郯城县),伯为排行,僖是谥号。 丗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臧哀伯或臧孙达),达生伯氏缾,缾生文仲辰(臧文仲),辰是臧僖伯曾孙。

    3.物:物品,这里指下文所说的鸟兽一类的东西。讲:讲习。大事:指祭祀和军事活动。

    4.材:材料,原料

    5.举:指行动。

    6.纳民:使人民…… 轨物:法度礼制。

    7.度(duó):动词,衡量。

    8.亟(qì):屡次。

    9.蒐(sōu):同搜,“蒐”和下文的“苗”、“狝”(xiǎn)、“狩”,分别为春夏秋冬四季狩猎的称谓。搜,搜索,猎取没有怀胎的禽兽;苗,猎取残害庄稼的禽兽;狝,秋猎,可杀伤禽兽;狩,围猎,不加区分,都可猎取。

    10.治兵:外出整治训练军队。

    11.振旅:整顿部队。

    12.饮至:诸侯朝拜、会盟、征伐完毕,在宗庙饮酒庆贺的一种仪式。

    12.昭:表明。文章:服饰、旌旗等的颜色花纹。

    13.登:装入,陈列。俎:祭祀用的礼器。

    14.皂隶;古代对贱役的称呼,这里泛指地位低下的人。

    15.略地:巡视边境。

    16.矢:通“施”,实施,陈设。全句为《春秋·隐公元年》首句。

    评析

    读罢此文,读者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鲁隐公作为一国之君,到棠地看看渔民怎样捕鱼,有什么了不得,也值得这位臧大夫大惊小怪,还要苦口婆心、掰开揉碎地讲那么多大道理?难道国君连这点自由也没有吗?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考察和认识任何一种历史现象,都必须把该历史现象放回到产生它的历史环境中去。臧僖伯之所以谏阻隐公到棠地观鱼,是因为隐公这一活动,不符合那个时代一个国君应该遵循并身体力行的行为规范。不符合,就会“乱政”;而屡屡“乱政”,就会导致国家的败亡。况且,隐公远离国都,到棠地观鱼,并非为了体察民情,更不是与民同乐,而仅仅是他本人的一种游乐活动。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敢对臧僖伯的谏言说一个“不”字,最后不得不以“吾将略地焉”为借口,坚持到那里寻乐去。

    这篇谏辞的最大特点,是紧紧围绕着一个“礼”字展开劝谏,从观点到为阐明观点所举述的诸多理由及作为论据的事物和行为,都没有稍稍离开这个“礼”字。也就是说,没有稍稍离开制约当时国君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另一个也很明显的特点是,劝谏的缘起虽然是“公将如棠观鱼”,劝谏的直接目的也是阻止隐公“如棠观鱼”,但谏辞中对此事却不着一语。这不单单是婉言法,更重要的是,这种表达法反映出进谏者进谏的着眼点,并不在于隐公“如棠观鱼”这一具体行为,而是当时的整个礼制。如果隐公听了臧僖伯这番谏辞明白了“礼”对他的制约性,“如棠观鱼”这种“非礼”的事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

TAG标签: 臧僖 伯谏观

  • 上一篇: 管仲论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陆游《鹧鸪天》全诗赏析

      杖屦寻春苦未迟。洛城樱笋正当时。三千界外归初到,五百年前事总知。吹玉笛,渡清伊。相逢休问姓名谁。小车处士深衣叟,曾是天津共赋诗。

    • 分庭抗礼|分庭抗礼的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分庭抗礼 成语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分庭抗礼指的是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 成语

    • 送左未生南归序(清)方苞

      左君未生与余未相见[1],而其精神、志趋、形貌、辞气[2],早熟悉于刘北固、古塘及宋潜虚[3],既定交,潜虚、北固各分散。余在京师、及归故乡,惟与未生游处为长久[4]。北固客死江夏[5],余每戒潜虚:

    • 一挥而就造句五则

      语义说明:形容在书画作文方面的敏捷高超。 使用类别:用在「出手成章」、「一挥即成」的表述上。 一挥而就造句:01写几个字有何困难?待我一挥而就! 02他想都不想,一挥而就,一匹马跃然纸上。 03他拿起

    • 卢挚《蝶恋花 鄱江舟夜,有怀余千诸士,兼寄熊东》全诗赏析

      越水含秋光似镜。泛我扁舟,照我纶巾影。野鹤闲云知此兴。无人说与沙鸥剩回首天涯江路永。远树孤村,数点青山暝。梦过煮茶岩下听。

    • 范仲淹生平简介

      范仲淹生平简介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世称“范文正公”.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

    • 朝天子·闺情·张可久

      朝天子·闺情 张可久 与谁。画眉。猜破风流谜。 铜驼巷里玉骢嘶。夜半归来醉。 小意收拾。怪胆禁持。 不识羞谁似你。自知。理亏。 灯下和衣睡。 张可久

    • 辛弃疾《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全诗赏析

      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提壶脱裤催归去,万恨千情。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作品赏析【注释】:烟迷露麦:一作烟芜露芰①此闲居带湖之作。博山:见前《清平乐》(“绕床饥鼠

    • 乔吉《折桂令》全诗赏析

      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 作品赏析【注释】:

    • 风住尘香花已尽,千古才情李易安!

      英雄美人,原也是想着迎合时代的,只是迎合不上,必要饱经忧患。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