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

柳宗元《复杜温夫书》原文及译文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1:18:28阅读:954

复杜温夫书①

柳宗元

二十五日,宗元白:两月来,三辱生书,书皆逾千言,意若相望仆以不对答引誉者。然仆诚过也。而生与吾文又十卷,噫!亦多矣。文多而书频,吾不对答而引誉,宜可自反。而来征不肯相见,亟拜亟问,其得终无辞乎?

凡生十卷之文,吾已略观之矣。吾性骏滞②,多所未甚谕,安敢悬断是且非耶?书抵吾必曰周、孔,周、孔安可当也7拟人必于其伦,生以直躬见抵,宜无所谀道,而不幸乃曰周、孔,吾岂得无骇怪?且疑生悖乱浮诞,无所取幅尺,以故愈不对答。来柳州,见一刺史,即周、孔之;今而去吾,道连而谒于潮,之二邦,又得二周、孔;去之京师,京师显人为文词、立声名以千数,又宜得周、孔千百。何吾生胸中扰扰焉多周、孔哉!

吾虽少为文,不能自雕斫③,引笔行墨,快意累累,意尽便止,亦何所师法?立言状物,未尝求过人,亦不能明辨生之才致。但见生用助字不当律令,唯以此奉答。所谓乎、欤、耶、哉、夫者,疑辞也;矣、耳、焉、也者,决辞也。今生则一之。宜考前闻人所使用,与吾言类且异,慎思之则一益也。庚桑子言藿蝎鹄卵④者,吾取焉。道连而谒于潮,其卒可化乎?然世之求知音者一遇其人或为十数文即务往京师急日月犯风雨走谒门户以冀苟得。今生年非甚少,而自荆来柳,自柳将道连而谒于潮,途远而深矣,则其志果有异乎?又状貌嶷然类丈夫,视端形直,心无歧径,其质气诚可也,独要谨充之尔。谨充之,则非吾独能,生勿怨。亟之二邦以取法,时思吾言,非固拒生者。孟子曰:“余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而已矣。”宗元白。

【注释】①杜温夫,元和十四年自荆州来柳州,三次致书柳宗元,希望得到柳宗元的延誉。②騃(aí)滞:愚笨迟钝。③雕斫,刻意修饰文辞。④藿(huò)蝎(shǔ)鹄卵:藿蝎,生长在豆类植物上的毛虫;鹄卵,鹤之卵,形体较大。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来征不肯相见征:征询,追问

B.吾性騃滞,多所未甚谕 谕:明白,理解

C.宜考前闻人所使用 闻:使……听到

D.时思吾言,非固拒生者 固:执意,坚决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得终无辞乎 其孰能讥之乎

B.而不幸乃日周、孔 若事不济,此乃天也

C.何吾生胸中扰扰焉多周孔哉使皇武子辞焉

D.与吾言类且异 臣死且不避

7.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然世之求知音者一遇其人或为十数文即务往京师急日月犯风雨走谒门户以冀苟得

A.然世之求/知音者一遇/其人或为十数文/即务往京师/急日月/犯风雨/走谒门户/以冀苟得

B.然世之求知音者/一遇其人/或为十数文/即务往京师/急日月/犯风雨/走谒门户/以冀苟得

C.然世之求/知音者一遇/其人或为十数文/即务往京师/急日月/犯风雨走/谒门户以冀苟得

D.然世之求知音者/一遇其人/或为十数文/即务往京师/急日月/犯风雨走/谒门户以冀苟得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开宗明义,提出杜温夫三致书信,而自己迟迟不作答一事,为下文交待原因张本。

B.在文中,“何吾生胸中扰扰焉多周、孔哉”一语,既道出了作者对杜温夫的讥讽,更是对

他的严肃批评。

C.柳宗元不对杜温夫来信作答,主要是来信很多地方看不明白,文字表述不够清晰晓畅,无法判断其是非,故不便作答。

D.在文中,柳宗元要求杜温夫端正态度,学习写作的基本知识,加强气质方面的修养,这种从根本上关心后进的态度和方法,至今还有积极意义。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两月来,三辱生书,书皆逾千言,意若相望仆以不对答引誉者。(4分)

(2)且疑生悖乱浮诞,无所取幅尺,以故愈不对答。(3分)

(3)立言状物,未尝求过人,亦不能明辨生之才致。(3分)

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

二十五日,宗元启:两个月来,承蒙你多次来信,每封信都超过一千字,信的意思好像是埋怨我没有回答你、没有写信赞美你的好处,让你名声远扬。这样讲确实是我的过错。而你又给我寄来十卷文章,唉呀!也够多了。文章寄得很多而书信写得频繁,我没有回答你,没有赞美你、让你名声远扬,你也应该自己反省一下。可你却来问我不肯和你相见的原凶,你多次来拜访、多次来询问,难道最后我连一句回答的话都没有吗?

你的十卷文章,我已简略看了一下。我这个人天性呆笨,对你的文章许多地方都不太懂,怎么敢凭空推断它们是好还是不好呢?信巾写到我,总是把我称为周公、孔子,周公、孔子,我怎么能称得上呢?比拟人一定要用和他同类的人来作比,你可以直率地把想法告诉我,不应该说一些奉承的话。可是不幸得很,你竟然用周公、孔子来称呼我,我怎能不感到惊奇呢?而且我还怀疑你为人不讲礼义、轻浮放荡得很,全不顾规矩,凶此越发不回答你。你来到柳州,见到一个刺史,就把他称为周公、孔子;现在要离开我,途经连州而到潮州,去拜访那儿的刺史,到了那两个地方,又得到了两位周公、孔子。到了京城,京城里那些有地位的人因为会写文章而建立了名声的数以千计,又该得到千百个周公、孔子了,为什么你胸中乱纷纷地有那么多周公、孔子呢?

我虽然很少写文章,自己不会修饰文词,但挥笔写作时,只觉得痛快的感受累累不断,意思表达完了就放下笔,又哪里效法过什么呢?我提出一种论点,描摹一件事物,未曾希望超过别人,我也不能够明确地辨别出你的才能情致如何。只是见到你用助字,不合语法,只能就这一点来回答你。我们所说的乎、欤、耶、哉、夫等字,都是表示疑问语气的虚字;矣、耳、焉、也等字是表示肯定语气的虚字。现在你却把它们当作一回事。你应该考察一下,从前有名声的人使用助词的方法和我所讲的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慎重地思考一番就会有一定的收获。庚桑子说土蜂变不成豆叶上的大青虫,小鸡不能孵天鹅下的蛋,我同意他的看法。你路经连州到潮卅去拜访那里的刺史,难道最后就能变化了吗?然而,如今世上一些寻求知己的人,一遇到知己,有的写了十几篇文章,就一定要到京城去,急忙抢时间,冒着风雨,跑着去拜访高门大户,指望苟且得到好处。如今你年纪不是很小,而从荆州来到柳州,还将从柳州到连州、潮州去拜访那里的刺史,道路十分遥远,那么你的志向果真和别人不同吗?又见你形态魁梧像个大丈夫,眼神端正、身躯正直,心地单纯,没有杂念,你的气质确实是好的,只是慎重地充实自己就是了。而慎重地充实你的心胸,那又不是我独自能做得到的,你不要埋怨我。赶快到连州、潮州去学习作文的方法,时常想想我讲的话,并不是我要坚持拒绝你的要求。孟子说过:“我不屑于去教诲他,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教诲呢。”宗元启。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杜牧《江上雨寄崔碣》全诗赏析

    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

  • 唐宋八大家·孟德传

    孟德传孟德传 【原文】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111]。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112]。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113]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出自南北朝庾信的《拟咏怀二十七首》 一 步兵未饮酒。中散未弹琴。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风云能变色。松竹且悲吟。由来不得意。何必往长岑。 二 赭衣居傅岩。垂纶在渭川。乘舟能上月

  •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出自清代姚范的《山行》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翻译】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欢言笑谈得到放松

  • 《僧有悟策者见予於珞碛江上诵程子山孙季辰李》鉴赏

    【原题】:僧有悟策者见予於珞碛江上诵程子山孙季辰李仁甫赋成都信相寺水月亭之什仆曩客成都朝夕过信相鉴公求此诗至再三余谓诗於佛法业成绮语每笑诃之不为作今策诵二三公佳句起予追赋长句付策寄鉴公

  • 梦见地面

    梦见地面是什么意思梦见地面,这对即将破产的人来说,是一好梦。预示障碍会消除。梦见地面高低起伏不平或是满地泥泞崎岖,表示你心中有忧愁之事,还要花一些时间和精神来排解,同时也表示你的身体不健康,有疾病,要

  • 什么牌子的汽车最讨厌别人摸? 答案:宝马

    脑筋急转题:什么牌子的汽车最讨厌别人摸? 脑筋急转解析:别摸我(BMW)当然是宝马啦 脑筋急转弯答案:宝马

  •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崔曙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词句注释⑴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望仙

  • 《将进酒》赏析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标题的意思为“劝酒歌”,内容多是咏唱喝酒放歌之事。这首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他当时和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老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作客,作者正值仕途遇挫之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