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镛,字伯高”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如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除:授官
B.乃特署镛姓名署:部署
C.俾俊秀入学宫 俾:让
D.一不厌其所欲 厌:满足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B.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C.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D.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12.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想让中书参议傅岩起做吏部尚书,韩镛上书说:按照制度他不能升为尚书。皇帝下诏同意了韩镛的奏言。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韩镛任浙西廉访司佥事的官职时,打击奸诈、暴虐,罢免贪赃不法的官员,人们起初极为害怕,后来就都赞同信服了。
D.韩镛在处理政事的空闲,经常邀请接见师生,与他们讲论探究经义,由此人人自觉努力学习,因而饶州通过科第考试进入仕途的人,比其他郡县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5分)
(2)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5分)
参考答案
10. B(署:签署)
11. C
12. C(“人们起初极为害怕,后来就都赞同信服了”是韩镛在废除淫祠时,人们的反映)
13.(1)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有座觉山庙,从以前就有人兴妖作怪祸害百姓,做盗贼的人信奉这个尤其严重。(5分。大意1分,“尚”“以”“祸福”“尤”各1分)
(2)而龚伯璲这些人正当权,朝廷都在议论改革,韩镛也提出意见,但没有被采纳。(5分。大意1分,被动句式1分,“辈”“用事”“更张”各1分)
【参考译文】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考中了进士,被授予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的官职,不久调任集贤都事。泰定四年,又转任国子博士,不久担任监察御史。当时能从进士做官的仅有百分之一,由吏职出身能做到显要官位的常常有十分之九。皇帝就想让中书参议傅岩起做吏部尚书,韩镛上书说:“吏部掌管官吏的考核、选拔,傅岩起从吏职起家做官,怎么能完全了解天下的贤才。况且尚书是三品官阶,傅岩起经多次升迁也才四品罢了,按照制度也不能升为尚书。”皇帝下诏同意他的奏言。
天历元年,被授于浙西廉访司佥事的官职,打击奸诈、暴虐,罢免贪赃不法的官员,而特别推举乌程县尹干文传,他的政绩和品行是各县之最,凡是韩镛所到的郡县,都因为他的到来政务井井有条。天历二年,转任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任国子司业,不久任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年,历任宣徽院及枢密院佥事。至正二年,任翰林侍讲学士,随即任侍御史,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所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官。至正五年,御史台官员辨白他所受的诬陷,于是又被起用参议中书省事务。
至正七年,朝廷慎重选用州县长官,参知政事魏中立对皇帝说:“现在您定要找到贤良的州县长官,没有比得上韩镛的。”于是皇帝特意写上韩镛的姓名,授给他饶州路总管的官职。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有座觉山庙,从前就有人兴妖作怪祸害百姓,做盗贼的人尤其信奉,将要抢劫时,必定到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这座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凡是境内不合礼仪的过多的祠庙,全部毁掉。人们起初极为害怕,后来就都赞同信服了。韩镛知道百姓可以教化,让才华出众的人进入学宫,寻访品行学问都受人尊重的老成博学的人,作为《五经》教师,每月初一十五定必穿戴深衣幅巾来拜祭孔子,每月一定来考核功课,用来劝勉鼓励。每当处理政事的空闲,肯定要邀请接见师生,与他们讲论探究经义,由此人人自觉努力学习,因而饶州通过科第考试进入仕途的人,比其他郡县多。韩镛居住在官衙中,自己生活清净淡泊,同僚下属也都被他所教化。以前,朝廷的使臣到达地方州县,官府供奉极为奢侈,一旦不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们就怀恨在心,往往在朝廷中对地方官员竭力诽谤,那些出使到饶州的使臣,韩镛在郡舍接见他们,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从饶州回去后都没有什么议论。后来皇帝降旨,因为缯帛过于脆薄,派使臣笞责行省官员和各州县长官,唯独韩镛没有受到责罚。韩镛治理政事,即使是小事,他考虑周详缜密大都像这样。
至正十年,任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这些人正当权,朝廷都在议论改革,韩镛也提出意见,但没有被采纳。有人认为韩镛擅长治理郡县,而在朝廷执政并非他的长处,于是外放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等到脱脱被罢免,受他重用的人都被处死,只有韩镛免去灾祸。于是调任西行台中丞,死在官任上。
-
出自唐代张嘉贞的《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天锡我宗盟,元戎付夏卿。多才兼将相,必勇独横行。经纬称人杰,文章作代英。山川看是阵,草木想为兵。不待河冰合,犹防塞月明。有谋当系丑,无战且绥氓。阃外传三略,云中
-
出自两汉佚名的《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孔雀东南飞
-
禹 庙 [唐]杜 甫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橘柚:大禹治水后,人民安居乐业,将丰收的橘柚包裹进贡。画龙 "> 月暗潮又落,西陵渡暂停。
出自唐代崔国辅的《宿范浦》 月暗潮又落,西陵渡暂停。村烟和海雾,舟火乱江星。路转定山绕,塘连范浦横。鸱夷近何去,空山临沧溟。
-
梦见搬家是什么意思梦见搬家,暗示你对目前的朋友、恋人、合伙人或是现在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甚至个人在社会和生活中的角色感到不满,你内心中渴望改变眼前的处境,想要换工作单位,或是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梦见
-
出自唐代沈佺期的《拟古别离》 白水东悠悠,中有西行舟。舟行有返棹,水去无还流。 奈何生别者,戚戚怀远游。远游谁当惜,所悲会难收。 自君阒芳躧,青阳四五遒。皓月掩兰室,光风虚蕙楼。 相思无明晦,长
-
《宋史·杨亿传》原文及翻译文言文 《宋史·杨亿传》原文及翻译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亿生,有毛被体,长尺余,经月乃落。能言,母以小经口授,随即成诵。七岁,能属文,对客谈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校 作品赏析【注释】:岱宗:即泰山。《风俗通·山泽篇》:“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
-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题解】据袁枚记载,李白游桃花潭是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 "> 重阳节的习俗_重阳节有什么活动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介绍一 民俗活动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