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阅读答案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0:50:17阅读:264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鸿章,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十一年,国藩既克安庆,谋大举东伐。会江苏缺帅,奏荐鸿章可大用,江、浙士绅亦来乞师。同治元年,遂命鸿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率旧部刘明传等以行。时沿江贼屯林立,乃赁西国汽舟八,穿贼道二千馀里,抵上海,特起一军,是为淮军。外国人见其衣装朴陋,辄笑之,鸿章曰:“军贵能战,非徒饰观美。迨吾一试,笑未晚也。”旋诏署江苏巡抚。美国华尔募洋兵数千,号南路军。(程)学启等将湘、淮人攻南汇,号北路军。四月,贼①悉众战败南路军,华尔弃青浦走保松江。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贼围数十重,蹀尸进。鸿章亲督军来援,贼大奔,解松江围。外国军见其战,皆惊叹。自此湘、淮军威始振。七年,西捻平,加太子太保衔,以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八月入觐,赐紫禁城骑马。

拳匪肇乱,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狩。诏鸿章入朝,充议和全权大臣,兼督直隶,有“此行为安危存亡所系,勉为其难”之语。鸿章闻警兼程进,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左右前后皆敌军,日与其使臣将帅争盟约,卒定和约十二款。大乱之后,公私荡然。鸿章奏陈善后诸务。开市肆,通有无,施粥散米,中外帖然。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锡祭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文忠。并命於京师特建专祠。汉臣祀京师,盖异数也。

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尝以曾国藩晚年求退为无益之请,受国大任,死而后已。马关定约还,论者未已,或劝之归。鸿章则言:“於国实有不能恝②然之谊,今事败求退,更谁赖乎?”其忠勤皆类此。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节选自《清史稿•李鸿章传》)

【注】①贼:太平军。②恝(jiá):忽视,不在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B.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C.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D.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吉士, 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在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B.“署江苏巡抚”的“署”,即署理,凡官员出缺或离任,某人代理、暂任或试充其官职,是为署某职。

C.“加太子太保衔”中的“加”,是指“加官”,即于原有官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以示尊崇。如北宋蔡京,本职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加太师衔。

D.社稷,分别是谷神和土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此二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如,“江山社稷”、 “社稷之危”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鸿章文武双全,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后,因颇具潜力而入馆阁修文,受曾国藩影响,学问思想甚务实。后更受曾国藩提携,建立淮军以安天下。自此发迹,甚为朝廷倚重,得以叱咤军政两界。

B. 李鸿章行事务实,淮军初建,器物寒陋,甚为外国人所讥。然其着力于根本,攻杀骁勇,战绩斐然,一战使洋人另眼待;八国联军退去后,他恢复秩序,安济百姓,再次令中外叹服。

C. 李鸿章忠义立世,铁肩担道,屡屡在国家危亡的关头力挽狂澜。他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耽于名节之毁誉。故虽为汉人,却深受倚重,在满清朝廷大权独揽。同时也招致志节之士的嫉妒与掣肘,导致很多事情被耽误,被人怀疑和毁谤。

D. 李鸿章胆气过人,初募七千淮勇,即敢携刘铭传等部将纵贯太平军重兵据守的长江辖区,直插上海建军;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太后、皇帝西逃,李鸿章以直隶总督、议和全权大臣的身份“单刀赴会”,在虎狼环伺的绝境中为国家争取最后的利益。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贼围数十重,蹀尸进。

(2)鸿章闻警兼程进,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左右前后皆敌军,日与其使臣将帅争盟约,卒定和约十二款。

参考答案

10.C.

11.D.社稷,分别是土神和谷神。

12. C.志节之士掣肘(以败误家国大事),非缘嫉妒李鸿章权势,而是由于李“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看不上他的作风,故“多不乐为用”。(如翁同龢之流,这是典型的清流误国!)

13. (1)程学启率领一千五百人在新桥驻守,贼兵围困了他们数十层,(贼兵)踩着尸体前进。(将,1分;屯新桥,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1分;蹀,1分;句意通顺,2分)

(2)李鸿章听到(朝廷的)警报,日夜兼程向北京进发。先用兵剿灭了京城附近地区的野匪,然后孤身一人进入京城。他周围都是敌人的军队,但他每天与敌军的使臣将帅争执谈判盟约(的款项),最终定下十二款和约。(闻警,字字落实,1分;畿、甸匪各1分;合约十二款,定语后置,1分;句意通顺,1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君论有五约以明

    出自先秦佚名的《成相杂辞》 请成相。 世之殃。 愚暗愚暗堕贤良。 人主无贤。 如瞽无相何伥伥。 请布基。 慎圣人。 愚而自专事不治。 主忌苟胜。 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 反其施。 尊主安国尚贤义。

  • 文言文句式有哪些特点

    文言文句式有哪些特点   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说明:  一、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

  • 痴鼠拖姜

    痴鼠拖姜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痴鼠拖姜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痴鼠拖姜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一文言文翻译

    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一《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所编著的,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以下是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起重光大渊献,尽阏逢摄提格

  • 战国策·韩三·或谓公仲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韩三·或谓公仲《或谓公仲》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或谓公仲》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或谓公仲曰:“今有一举而可以忠于主,便于

  • 《惜红衣·吴兴号水晶宫》赏析

    姜白石词素,以深至之情为体,以清劲之笔为用。这首《惜红衣》词,颇能见其特色。白石词多有序居首,此词亦然。小序述作词的起源。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白石依萧德藻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吴兴水乡,北临

  • 文言文中有哪些词头和词尾

    文言文中有哪些词头和词尾   和现代文中有词头、词尾一样,文言文中也有词头、词尾。这是学好文言文不能不知道的。文言文中的词头、词尾是不需要解释或翻译的,因为它们只是

  • 《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赏析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真切地表达了乾道初年作者的处境和心情。一个爱国志士,雄心勃勃要报效国家,却不为世所用,内心实在是痛苦的。在寿筵席上,作者对赵介庵寄托了极大的希望,赞扬赵介庵才华出众,期望赵

  •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

    出自先秦荀子的《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笔耕不辍度晚年文言文

    笔耕不辍度晚年文言文   记得,零二年退休前,有那么几天,人生欠帐与梦想未圆的失落和遗憾,时时袭来,甩不掉挣不脱,令我寝食不香坐立不安,常问自己,人生道路就此完结?坐等哪天“拜拜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