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戒子》原文及译文赏析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阅读训练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突然停止的样子) 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对的 )
② 何为中止?(为什么 )何有于我哉?(何有,即有何,有什么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諠) ②此:(是)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D)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二:
1.这篇短文主要讲____ 的重要。
2.孟母剪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告诫孟子。
3.“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这句话中,“其母”的“其”指 ,“其织” 的“其”是指 。
答案
1.熟读成诵(意思对即可)
2.只有达到熟练,才不会像裂织一样前功尽弃。 (意思对即可)
3.孟子孟母
[阅读提示]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注释
(1)少时:小时候
(2)诵:背诵,背书(读出声音来)。
(3)方:正在。
(4)织:织布。
(5)辍(chuò)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
(6)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乃:于是,就。复:再,又。进:背诵下去。
(7)喧:这里指“遗忘,忘记”之意。
(8)何为:即“为何”,为什么。
(9)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
(10)引:拿来,拿起。
(11)裂:割断。
(12)戒 :告诫。
(13)自是之后:从此之后。自是:从此。
译文
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这件事作为警告。从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启发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不应当因环境嘈杂而分散注意力。故事也同时告诉我们:作为小辈要善于理解长辈的教导,因为长辈总是为我们好。
这篇短文主要讲(熟读成诵)的重要性。
方法
父母教育孩子要用适当的方式,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全诗诗意翻译赏析 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作者:王建年代: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上片写词人刚刚病愈,身体尚瘦损虚弱,夜晚登上望湖楼。“多病休文都瘦损,不堪金带垂腰。”因为梁朝文学家沈约体弱多病,这里词人以休文自比,说自己已衰弱到连垂腰的金带都不堪佩系了。金带是指翰林学士服饰,
-
《送孟东野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全文主要针对孟郊“善鸣”而终生困顿的遭遇进行论述,作者表面上说这是由天意决定的,实则
-
元史原文: 刘肃,字才卿,威州洺水人。金兴定二年词赋进士。尝为尚书省令史。时有盗内藏官罗及珠,盗不时得,逮系货珠牙侩及藏吏,诬服者十一人。刑部议皆置极刑,肃执之曰:“盗无正赃,杀之冤。”金主怒。有近
-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踏莎行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
十大“五言绝句” 0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
-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比较关键的内容是我们必须要认真进行了解的。掌握初中语文文言文中的这些重点知识,我们就一定
-
丧家之狗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丧家之狗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丧家之狗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一剪梅·中秋元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