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韦应物《淮上遇洛阳李主簿》全诗赏析
韦应物
结茅临古渡,
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
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
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
那能忘归游!
韦应物诗鉴赏
韦应物于大历八年(773 )秋冬之间,曾南下江淮,准备到广陵(今江苏扬州)谋事。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一事无成,于大历九年(774)秋天,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北归,在淮水边上偶遇过去在洛阳时的同僚李主簿,写下了这首五律名篇。
首联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含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的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颔联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树已逢秋,人怎能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联想岁月流逝,壮志蹉跎,人何以堪?这两句不仅颇为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而且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蕴含极其丰富。
颈联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里见到的景象。粗粗一读,这两句似乎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细细品味,深感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主薄孤独、索寞的生活境遇;“暮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耿,又关合下联之日夕逢归,“远来舟”牵引出下联的“逢归客”.真可谓细针密线、情景交融。
尾联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舍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相会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品味。
通观全篇,诗人纯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如此写来,别有情韵。
-
虞师晋师灭夏阳 出处:《穀梁传》作者:穀梁子 【原文】 “虞师、晉师灭夏阳(1)。”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晉
-
风雪中作白居易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 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 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 以此度风雪,
-
李莲英(1848年--1911年),他出生在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人,祖籍山东齐河。李莲英是晚清著名的大太监,名声颇为不佳。但历史上给他的罪名也着实夸张了。作为皇室奴仆来说,其实他算得
-
姑苏怀古 许浑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鹥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 作者简介
-
语义说明: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圈子。 使用类别:用在「言谈直爽」、「切入核心」的表述上。 单刀直入造句:01他向来都是直截了当,单刀直入地切入问题核心。 02王老师在会议上的发言常常单刀直入,一语中的。
-
张镃《满庭芳·促织儿》赏析: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
满庭芳·促织儿 张镃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沈。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
-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
-
《元史·拜住传》原文及翻译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
-
宫之奇谏假道 出处:《左传》作者:左丘明 【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2)。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3),寇不可翫(4)。一之谓
-
陈情表 作者: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xigrave;n),夙(sugrave;)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iacute;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