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诗《春雪》赏析: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诗鉴赏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是韩愈小诗中的佼佼者。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着一“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
“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
元朝(1271-1368)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也是首个征服全中国外来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市)。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1260年忽必烈即位大汗并建元“中
-
晏几道词集 浣溪沙浣溪沙·家近旗亭酒易酤 家近旗亭酒易酤,花时长得醉工夫,伴人歌笑懒妆梳. 户外绿杨春系马,床前红烛夜呼卢,相逢还解有情无. 浣溪沙·午醉西桥夕未醒
-
语义说明:形容完善严密的法律条文或比喻不可变更的信条。 使用类别:用在「信条準则」的表述上。 金科玉律造句:01难道你的话是金科玉律,每个人都非遵守不可吗? 02他总是把经理的话当成金科玉律,丝毫不敢
-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文解释】 译文1: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
-
伊谁斧凿,此玲珑岩岫。至巧先天化工手。又不知何地,夜壑深藏,今留待、白发诗人携走。向宣和废苑,睥睨高株,欲转愁回万千首。期出处与君偕,立则参前,卷密可怜之襟袖。尚未敢、云能此私从,怕雷雨冥冥,六丁来取
-
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卢纶《至德中途中书事寄李僴》
至德中途中书事寄李僴 卢纶 乱离无处不伤情,况复看碑对古城。 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 颜衰重喜归乡国,身贱多惭问姓名。 今日主人还共醉,应怜世故一儒生。
-
秦西巴纵麑 原文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
-
自叙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翻译】
-
语义说明:比喻漠不关心、毫不在意。 使用类别:用在「听而不闻」的表述上。 秋风过耳造句:01他的心变了,怎么连父母的劝阻,也只当秋风过耳? 02对那些不实的流言,他一向当成秋风过耳,不予理会。 03这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剩 拣尽寒枝不肯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