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解释:夏天树木的枝条十分浓密绿意盎然,朱红的花朵点缀在上面显得明亮鲜美。
夏花明
唐朝 韦应物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标签: 夏天《夏花明》译文
夏天树木的枝条十分浓密绿意盎然,朱红的花朵点缀在上面显得明亮鲜美。
正当中午,炎炎烈日当空,花朵灼灼,像火燃烧一样。
一阵风吹来,花叶都翻卷凌乱,映照在水面上,十分鲜妍。
我归来看见窗子上的字,(因为被花的艳光晃花了眼睛)眼前一片闪烁。
《夏花明》赏析
《夏花明》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一首五言律诗。
夏天树木的枝条十分浓密绿意盎然,朱红的花朵点缀在上面显得明亮鲜美。正当中午,炎炎烈日当空,花朵灼灼,像火燃烧一样。一阵风吹来,花叶都翻卷凌乱,映照在水面上,十分鲜妍。我归来看见窗子上的字,(因为被花的艳光晃花了眼睛)眼前一片闪烁。
《夏花明》题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开篇点题,“绿”“朱”二字分别描写枝条和花朵,色彩鲜艳,画面感强。
B .颈联上句以“乱”状风中叶,下句以“妍”写水边花:诗人好恶之情溢于言表。
C .尾联由物及人,“荧煌”一词生动地写出诗人眼前光色闪烁、花影迷离的感受。
D .本诗体物精细,意境闲淡,显示了诗人细致的观察力以及高超的绘景造境功力。
答
B(“颈联的上句以‘乱’状风中叶”“好恶之情”不正确。颈联上句也是写花的,且并没有厌恶之情。)
2.诗中是怎样表现夏花之“明”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①巧用衬托:以浓密的翠绿枝条衬托朱红色的花朵,突出其明媚鲜艳;以自己赏花归来看窗间字时的感受, 从侧面衬托其明艳夺目。
②运用比喻:将正午时怒放的夏花比作燃烧的火焰,生动地表现其鲜明耀眼。
-
【释义】歧解某俱乐部召开主题为“怎样使婚姻幸福?”的讨论会,海报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和你丈夫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人在这句话下面 ">
-
夫人,来到这山崦中,兀的胡哨响,有强人来了,可怎了也?留下买路钱!可怎了也?胡哨飕的几声那答,见强人一簇,炒闹山下,我心惊腿酸麻
出自元代贾仲明的《杂剧·吕洞宾桃柳升仙梦》 第一折(冲末扮南极星引群仙、青衣童子上,云)太极之初不记年,瑶池紫府会群仙。阴阳造化乾坤大,静中别有一壶天。吾乃南极老人长眉仙是也。居南极之位,东华之上,西
-
“残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夕阳无限好”,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即逝的黄金时刻。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的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熔金”、“合璧”那
-
出自唐代李咸用的《秋夕》 寥廓秋云薄,空庭月影微。树寒栖鸟密,砌冷夜蛩稀。晓鼓军容肃,疏钟客梦归。吟馀何所忆,圣主尚宵衣。
-
惨无人道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古典文学网提供成语惨无人道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惨无人道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三兄弟,你有何阵势?哥哥,我这阵势唤做热奔阵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关云长千里独行》 楔子(冲末曹操同张文远上,开云)幼小曾将武艺攻,驰驱四海结英雄。自从扫灭风尘息,身居宰相禄千钟。某乃曹操,字
-
唐-白居易六十河南尹,前途足可知。老应无处避,病不与人期。幸遇芳菲日,犹当强健时。万金何假藉,一盏莫推辞。流水光阴急,浮云富贵迟。人间若无酒,尽合鬓成丝。形式: 排律押[支]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
-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雁门关存孝打虎》 楔子(殿头官上,云)只将忠义报皇朝。要竭身心不惮劳。但得举贤勤政事,同扶社稷辅神尧。小官乃殿头官是也。奉圣人的命,今因黄巢作乱,纵横天下,遣差陈敬思,直至沙陀国
-
山嵇之旧,刘卢之恩 出自唐代裴潾的《前相国赞皇公早葺平泉山居暂还憩…十四首奉寄》 动复有原,进退有期。用在得正,明以知微。夫惟哲人,会且有归。静固胜热,安每虑危。将憩于盘,止亦先机。植爱在根,钟
-
出自唐代杨发的《山泉(一作李才江诗)》 半空飞下水,势去响如雷。静彻啼猿寺,高陵坐客台。耳同经剑阁,身若到天台。溅树吹成冻,邻祠触作灰。深中试榔栗,浅处落莓苔。半夜重城闭,潺湲枕底来。
-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黄昏却下潇潇雨。”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