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解释:未融尽的积雪压弯了树枝,枝上还挂着去年的橘子;寒冷的天气,春雷震动,似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抽芽。
赏析:此句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蕴含中绝处逢生的辩证思想,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戏答元珍
宋朝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标签: 古诗三百首 写景 抒情 春天《戏答元珍》译文
我真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已是二月,居然还见不到一朵花。
有的是未融尽的积雪压弯了树枝,枝上还挂着去年的橘子;寒冷的天气,春雷震动,似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抽芽。
夜间难以入睡,阵阵北归的雁鸣惹起我无穷的乡思;病久了又逢新春,眼前所有景色,都触动我思绪如麻。
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讶?
《戏答元珍》注释
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军事判官。
天涯:极边远的地方。诗人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距京城已远,故云。
山城:亦指夷陵。
“残雪”二句:诗人在《夷陵县四喜堂记》中说,夷陵“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残雪:初春雪还未完全融化。 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
“夜闻”二句一作“鸟声渐变知芳节,人意无聊感物华”。归雁:春季雁向北飞,故 云。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感物华:感叹事物的美好。 物华 :美好的景物。
“曾是”句: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元年(1034),欧阳修曾任 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花著称,作者《洛阳牡丹记 风俗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
冻雷:寒日之雷
乡思:思乡、相思之情
物华:自然景物
《戏答元珍》主旨
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
《戏答元珍》评析
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但琢磨很细,意脉完足,有一种亲切流畅的风格。首二句是欧阳修很得意的。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他曾对人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后人也说它“起得超妙”。这两句一果一因,语气连贯;次序上先以“疑”领起,引出对于“疑”的解释,因此显得有波折而不平板;另外,它还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所以,虽说是有如口语的句子,其实写得很讲究。全诗的关系,也是一联紧接一联,意脉含蓄而绵细。唐人律诗多用平列的意象、断续或跳跃的衔接,欧阳修则力图将八句诗构成流动而连贯的节奏,这无疑是唐诗之后的一条新路。
这首《戏答元珍》是欧阳修的律诗名作,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此年欧阳修因事左迁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交好。丁曾有诗赠欧阳修,欧阳修乃于此年作诗以答。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后两联抒情。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正是在这一点上,欧阳修的这首诗体现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
《戏答元珍》导读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此诗乃次年春在夷陵 作。一本题为《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此篇不过是游戏之作,其实正是他受贬后政治上失意的掩饰之辞。全诗先是描写荒远山城的凄凉春景,接着抒发自己迁谪山乡的寂寞情怀及眷眷乡思,最后则自作宽慰之言,看似超脱,实是悲凉,表现出作者平静的表面下更深沉的痛苦。写景清新自然,抒情一波三折而真切诚挚,感人至深。开头二句起得超妙,欧阳修自己也颇为自得,他曾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蔡眦《西清诗话》)起句不凡,下面又环环相扣,故方回《瀛奎律髓》说:“以后句句有味。”陈衍《宋诗精华录》说:“结韵用高一层意自慰。”
首句写夷陵山城的恶劣环境。二月时分在其他地方早就应该花开满眼香气逼人了,但在此地却遍地荒凉。诗人表面上是写自然环境的恶劣,但实际上是写政治环境的不善,言下之意是朝廷的关怀怎么就不再远度天涯光顾一下这小城的官员呢?残雪压枝,但夷陵还有鲜美的柑橘可以品味,意即尽管如此,但在山城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着,并且还要品出美味打破生活的寂寞;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它亦积蓄着力量,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突破严厉的压制。“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两句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流放山城兴起乡思之情在所难免,而这乡思之情又变成乡思之病,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诗末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上的感慨。
此诗之妙,就妙在它既以小孕大,又怨而不怒。它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在他的内心中,他是深信明君不会抛弃智臣的,故在另一首《戏赠丁判官》七绝中说“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而此诗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他的怀疑,也不失为一种清醒。但在封建朝政中,君臣更多的是一种人身依附、政治依附的关系,臣民要做到真正的人生自主与自择是非常痛苦的,所以他也只能以“戏赠”“戏答”的方式表达一下他的怨刺而已,他所秉承的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怨而不怒”的风雅传统。据说欧阳修很得意这首诗,原因恐怕也就在这里。
-
409 万俟(mòqí)409 万俟(mò qí) 【寻根溯源】 《百家姓》从这一句起,开始排列复姓,其中也夹有部分单字姓。 北魏时期鲜卑、匈奴二族均有万俟氏,后来他们入居内地汉化后,此姓作为复
-
出自唐代徐铉的《寄从兄宪兼示二弟》 别路吴将楚,离忧弟与兄。断云惊晚吹,秋色满孤城。信远鸿初下,乡遥月共明。一枝栖未稳,回首望三京。
-
一举两得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古典文学网提供成语一举两得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一举两得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作品《落花》。此诗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作品原文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
-
团团转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古典文学网提供成语团团转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团团转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唐代佚名的《郊庙歌辞。朝日乐章。送神》 五齐兼酌,百羞具陈。乐终广奏,礼毕崇禋。明鉴万宇,照临兆人。永流洪庆,式动曦轮。
-
千叮咛,万嘱咐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古典文学网提供成语千叮咛,万嘱咐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千叮咛,万嘱咐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唐代高铢的《和太原张相公山亭怀古》 斗石类岩巘,飞流泻潺湲。远壑檐宇际,孤峦雉堞间。何必到海岳,境幽机自闲。兹焉得高趣,高步谢东山。
-
出自唐代李中的《题吉水县厅前新栽小松》 劚开幽涧藓苔斑,移得孤根植砌前。影小未遮官舍月,翠浓犹带旧山烟。群花解笑香宁久,众木虽高节不坚。输我婆娑栏槛内,晚风萧飒学幽泉。
-
《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 李大钊一日有一日之黎明,一稘①有一稘之黎明,个人有个人之青春,国家有国家之青春。今者,白发之中华垂亡,青春之中华未孕,旧稘之黄昏已去,新稘之黎明
-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