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诗词帮发表于:2023-06-07 00:00:15阅读:942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

春秋战国 吕不韦

标签: 小学文言文  哲理 寓言 故事

  《刻舟求剑》译文

  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注释

  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通“锲”,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坠:落下

  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寓言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刻舟求剑是由这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刻舟求剑》成语寓意

  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 。

  这则成语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辩证思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一事无成。同时告诫人们不能平面、静止地看待问题。

  刻舟求剑是由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刻舟求剑》辨析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

TAG标签:

猜你喜欢
  • 骑者善堕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qí zhě shàn duò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 成语出

  • 《六国论》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六国论》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率: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2、以: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3、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  4、固:固不

  •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出自宋代周紫芝的《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 《卖花声·题岳阳楼》赏析

      此词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沉郁悲壮,扣人心弦。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

  • 数米量柴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shù mǐ liàng chá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比喻过分计较琐碎之事。也形容生活困窘。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

  • 注释赏析《玉 台 观[唐]杜甫》诗词意思解释

    玉 台 观   [唐]杜 甫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浩劫:佛教用语,此借指宫观的台阶。 王:指修建玉台观的滕王。平台:西汉梁孝王所 "> 信而有征

    信而有征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古典文学网提供成语信而有征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信而有征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游山西村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原文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⑴,丰年留客足鸡豚⑵。山重水复疑无路⑶,柳暗花明又一村⑷。箫鼓追随春社近⑸,衣冠简朴古风存⑹。从今若许闲乘月⑺

  •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意思翻译、赏析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出自唐代司空曙的《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

  • 战国策·燕二·或献书燕王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燕二·或献书燕王《或献书燕王》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或献书燕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或献书燕王:“王而不能自恃,不恶卑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