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标签: 小学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西湖 写雨 写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放生出去的鱼鳖追赶着人们来,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
躺在船里的枕席上可以觉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动,飘荡在风里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连不已。
湖里生长的乌菱和白芡不用论钱,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绿盘里。
忽然回忆起在会灵观尝食新谷之事,如要滞留在江海之上需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啊。
兰舟上的采莲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来送给游人,在细雨斜风里,她们头上的翠翘被打湿。
芳草丛生的小洲上长满了香草,这些采莲女又如何能一一认识?
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
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又名钱弘)所建。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
“水枕”句:躺在船里看山,不觉得水波起落,只见山头忽上忽下。水枕,等于“载在水面的枕席”。
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裴回:即徘徊。
乌菱:指老菱。菱角老则壳黑,故名。芡(qiàn):大型水生植物。
青菰(gū):俗称茭白。生于河边、沼泽地。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作饭。
尝新:古代于孟秋以新收获的五谷祭祀祖先,然后尝食新谷。
游女:出游的女子。 木兰桡: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桡(ráo):划船的桨,这里指小船。
翠翘:古代妇女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故名。
芳洲:芳草丛生的小洲。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
吴儿:指吴地之人,这里也代指采莲女。吴地,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
小隐:谓隐居山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
第一首诗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天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此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第二首诗是写乘船在湖中巡游的情景。北宋时,杭州西湖由政府规定作为放生池。王注引张栻的话说:“天禧四年(指1020年),太子太保判杭州王钦若奏: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人主祈福。’”这是相当于现代的禁捕禁猎区;所不同的,只是从前有人卖鱼放生,还要弄个“祈福”的名堂罢了。西湖既是禁捕区,所以也是禁植区,私人不得占用湖地种植。诗的开头,就写出这个事实。那些被人放生、自由成长的鱼鳖之类,不但没有受到人的威胁,反而受到人的施与,游湖的人常常会把食饵投放水里,引那些小家伙围拢来吃。便是不去管它们,它们凭着条件反射,也会向人追赶过来。至于满湖的荷花,也没有谁去种植,自己凭着自然力量生长,东边一丛,西边一簇,自开自落,反而显示出一派野趣。
然而此诗的趣味却在后面两句。“水枕能令山俯仰”——山本来是不能俯仰的,杜甫有“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句子,杜牧也有“古训屹如山”(《池州送孟迟》)的说法,苏轼却偏要说“山俯仰”。诗人认为,山是能俯仰的,理由就在“水枕”。所谓“水枕”,就是枕席放在水面上。准确地说,是放在船上。船一颠摆,躺在船上的人就看到山的一俯一仰。这本来并不出奇,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验。问题在于诗人把“神通”交给了“水枕”,如同这个“水枕”能有绝大的神力,足以把整座山颠来倒去。这样的构思,就显出了一种妙趣来。
“风船解与月裴回”——同样是写出一种在船上泛游的情趣。湖上刮起了风,小船随风飘荡。这也是常见的,不足为奇。人们坐在院子里抬头看月亮,月亮在云朵里慢慢移动,就像在天空里徘徊。因此李白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这也不算新奇。不同的地方是,苏轼把船的游荡和月的徘徊轻轻牵拢,拉到一块来,那就生出了新意。船在徘徊,月也在徘徊,但诗人不知是月亮引起船的徘徊,还是船儿逗得月亮也欣然徘徊起来。诗人想,如果是风的力量使船在水上徘徊,那又是什么力量让月亮在天上徘徊呢?还有,这两种徘徊,到底是相同呢还是不同呢?他把“船”和“月”两种“徘徊”联系起来,就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包含了一些哲理,他要定下神来,好好想一想。所以说,诗句写得饶有情趣。
第四首诗首句中的“游女”当是采莲女。因为从这一组五首诗看,苏轼应该始终都在望湖楼上,所以木兰桡上的该是“游女”。旁人不可能跳到水里给她们献花。倒是她们近水楼台,可以采了荷花献给别人。所以这第一句是写“游女”们献花给游客。水里采花的“游女”,应该就是采莲女了。天上下雨了,采莲女在湖中,首饰未免被打湿了。“无限芳洲生杜若”,屈原在《湘夫人》里有写过“搴汀洲兮杜若”,杜若代指各种香草。而“香草美人”是楚辞中最重要的意象,倒推可知,楚辞招在这里就是代指“香草”。“吴儿不识楚辞招”,是感慨采莲女不认识《楚辞》中的各种香草。杜甫《归梦》诗中有“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之句,“不用楚辞招”切合“有家难回”之意,与这里的“楚辞招”的意思完全不同。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创作背景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
原文赏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拼音解读:fēng jí tiān gāo yuá
-
出自唐代长孙佐辅的《关山月》 凄凄还切切,戍客多离别。何处最伤心,关山见秋月。关月竟如何,由来远近过。始经玄菟塞,终绕白狼河。忽忆秦楼妇,流光应共有。已得并蛾眉,还知揽纤手。去岁照同行,比翼复连形。今
-
出自先秦佚名的《泮水》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蹻。其马蹻蹻,其音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
-
出自唐代隐峦的《逢老人》 路逢一老翁,两鬓白如雪。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
-
出自两汉石勋的《费凤别碑诗》 君讳凤。字伯萧。 梁相之元子。九江太守之长兄也。 世德袭爵。银艾相亚。 恢遐祖之鸿轨。拓前代之休踨。 邈逸越而难继。非群愚之所颂。 仁义本于心。慈孝着于性。 不失典术。行
-
高适传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少落魄,不治生事。客梁、宋间,宋州刺史张九皋奇之,举有道科中第。调封丘尉,不得志,去。客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 禄山
-
叶小鸾是叶家三姐妹中最小、而文才又是最好的一个。据说她四岁即能诵《离骚》,十岁就能写诗,可惜早卒,死于十七岁将嫁之时。这首《踏莎行》题作“闺情”,是一首伤春之作。"> 沾沾自喜
沾沾自喜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古典文学网提供成语沾沾自喜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沾沾自喜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原文赏析: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骋望因高云外尽,乡关回首愧烟萝。 拼音解读:shuò fēng wàn lǐ rù yī d
-
成语发音: 「xiū wén yǎn wǔ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提倡文教,停息武备。 成语出处: 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