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分类标签: 唐诗三百首 植物 抒志 生活 哲理《感遇十二首·其一》译文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感遇十二首·其一》注释
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桂华:桂花,“华”同“花”。
生意:生机勃勃
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
坐:因而
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
闻风:闻到芳香。
坐:因为。
葳(wei)蕤(rui):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皎洁:这里是形容桂花蕊晶莹、明亮。
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生意:生气勃勃。自:各自。尔:如此。
林栖者:栖身于山林间的人,指隐士。闻风:指仰慕兰桂芳洁的风尚。坐:因而。
本心:草木的根与心(茎干),指天性。
《感遇十二首·其一》鉴赏
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此篇为其第一首。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诗的后四句从春兰秋桂芳香袭人的社会效果来委婉地说明自己行芳志洁并非为了求人赏识,以博取高名;象春兰秋桂的香气一样,它博得山林隐士的喜爱,只是客观效果而已;实际上,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兰、桂自况,借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贴切自然,蕴含深厚,耐人寻味。
《感遇十二首·其一》简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
象牙牌犀角带,龟背凯雁翎刀,有丹青怎描?椒花颂万代歌谣,柏叶杯九酝葡萄
出自元代汤舜民的《【正宫】端正好 咏荆南佳丽》 晓珊珊琪树荡灵风,晚辇道迷香雾,花扑扑锦乾坤望眼模糊。曲盘盘五 城十二楼前步,远腾腾似入蓬莱路。【滚绣球】红冉冉绿依依花笼阴映玉除,清浅浅响溅溅水流
-
成语发音: 「tiāo sān jiǎn s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见“挑三拣四”。 成语出处: 金近《穿花裙的狼》:“你这孩子,没有你弟弟乖,挑三检
-
梦得相过,援琴命酒,因弹秋思,偶咏所怀,(白居易)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梦得相过,援琴命酒,因弹秋思,偶咏所怀,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白居易 mèng dé xiāng guò, yuán qín mìng jiǔ, yīn dàn qiū sī, ǒu y
-
出自唐代刘驾的《别道者》 自君入城市,北邙无新坟。始信壶中药,不落白杨根。如何忽告归,蕣华还笑人。玉笙无遗音,怅望缑岭云。
-
出自唐代严巨川的《仲秋太常寺观公卿辂车拜陵》 南吕初开律,金风已戒凉。拜陵将展敬,车辂俨成行。士庶观祠礼,公卿习旧章。郊原佳气引,园寝瑞烟长。卤簿辞丹阙,威仪列太常。圣心何所寄,惟德在无忘。
-
成语发音: 「bái hēi bú fè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比喻清浊混乱,是非不明。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今贤不肖浑淆,白黑
-
出自唐代李咸用的《大雪歌》 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玉圃花飘朵不匀,银河风急惊砂度。谢客凭轩吟未住,望中顿失纵横路。应是羲和倦晓昏,暂反元元归太素。归太素,不知归得人心否?
-
【 原文】其政闷闷①,其民淳淳②;其政察察③,其民缺缺④。祸兮,福之所倚⑤;福兮,祸之所伏⑥。孰知其极?其无正也⑦。正复为奇,善复为妖⑧。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⑨,廉而不刿B10,直而不肆
-
出自唐代许敬宗的《安德山池宴集》 戚里欢娱地,园林瞩望新。山庭带芳杜,歌吹叶阳春。台榭疑巫峡,荷蕖似洛滨。风花萦少女,虹梁聚美人。宴游穷至乐,谈笑毕良辰。独叹高阳晚,归路不知津。
-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出自魏晋时期曹植创作的作品《杂诗七首·其四》。其内容主要写的是南国有位佳人不重世俗,作者借她写自己壮志未酬。作品原文 杂诗 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
-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迎天意,揣利害,不如其已。”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不系雕鞍门前柳,玉容寂寞见花羞,冷风儿吹雨黄昏后。”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