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3-04-24 20:00:46阅读:387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唐朝 杜甫

分类标签: 高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写景 景色 抒情 场景 季节 秋天 忧愤 忧国忧民 登高 情感

  《登高》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登高》注释

  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登高》赏析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最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若从字面义来理解,“万里悲秋”时常常客居他乡,诗人不应是孤独的,而是有人陪伴的,所以与下一句“独登台”产生矛盾。实则不然,且看诗人用字便知。从一般用法来说,“作”连接抽象的事物,如作难、作废、作别,而“做”连接的都是能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到的具体事物,如做作业、做工、做衣服。“客”本是实际能感知到的具体事物,一般指“人”,诗人在这里用了“作”,不用“做”,令人疑惑,细细想来,是诗人用词巧妙之处。“万里悲秋”是抽象的事物,寄托诗人感伤情绪之景物是会令人心生孤独悲伤之感的景色,不是实际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故不用“做”,而用“作”。达到的效果是加深悲秋之感,更强烈浓重,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

  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登高》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TAG标签:

猜你喜欢
  • 三从四德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sān cóng sì dé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指封建礼

  • 放火的鲁迅先生

    放火的鲁迅先生 1926年9月2日清晨,响亮的汽笛声划破薄薄的晨雾,回荡在渡口的上空。鲁迅默默地站在船舷边,这艘客

  • 明朝下山去,片月落残钟。

    出自唐代薛莹的《宿仙都观阴王二君修道处》 十载别仙峰,峰前千古踪。阴王修道处,云雪满高松。洞口风雷异,池心星汉重。明朝下山去,片月落残钟。

  •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意思翻译、赏析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出自魏晋潘安的《悼亡诗三首》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

  • 草菅人命

    草菅人命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草菅人命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草菅人命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园林知自到,寝食计相思。

    出自唐代刘得仁的《送友人下第归扬州觐省》 新柳间花垂,东西京路岐。园林知自到,寝食计相思。雨断淮山出,帆扬楚树移。晨昏心已泰,蝉发是回时。

  • 但得他时人放去,水中长作一双飞。

    出自唐代王仙仙的《答孙玄照》 鸳鸯相见不相随,笼里笼前整羽衣。但得他时人放去,水中长作一双飞。

  • 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其六)

    魏晋-无名氏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丝竹厉清声,慷慨有馀哀。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

  • 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原文_《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译文翻译、注释注音_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赏析_古词

    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 ——张籍澄澈连天境,潺湲出地雷。

    出自唐代裴度的《宴兴化池亭送白二十二东归联句》 东洛言归去,西园告别来。白头青眼客,池上手中杯。 ——裴度离瑟殷勤奏,仙舟委曲回。征轮今欲动,宾阁为谁开。 ——刘禹锡坐弄琉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