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分类标签: 古诗三百首 纪游 喜悦《三衢道中》译文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三衢道中》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三衢道中》赏析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第一句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三衢道中》创作背景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
出自唐代钱珝的《江行无题一百首》 倾酒向涟漪,乘流欲去时。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江曲全萦楚,云飞半自秦。岘山回首望,如别故乡人。浦烟含夜色,冷日转秋旻.自有沈碑在,清光不照人。楚岸云空合,楚城人不来
-
扯鼓夺旗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扯鼓夺旗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扯鼓夺旗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成语发音: 「yǐ lí zhì shǔ 、yǐ bīng zhì shé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用猫招引老鼠,用冰作绳索。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成语出
-
出自唐代姚月华的《怨诗效徐淑体》 妾生兮不辰,盛年兮逢屯。寒暑兮心结,夙夜兮眉颦。循环兮不息,如彼兮车轮。车轮兮可歇,妾心兮焉伸。杂沓兮无绪,如彼兮丝棼。丝棼兮可理,妾心兮焉分。空闺兮岑寂,妆阁兮生尘
-
词的上片由景物引出人物。清风拂过水面,明月泻下银辉,鳞鳞微浪闪动着光波,月夜恬静、皎洁、优美。此刻,一只装饰华美的小船荡离江岸,驶向迷茫的远方,一个女郎凭依着楼头的栏杆,借着朦胧的月色,凝神目送那
-
蓝桥驿见元九诗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白居易 lán qiáo yì jiàn yuán jiǔ shī 蓝桥驿见元九诗lán qiáo chūn xuě jūn guī rì,qín l
-
五脏六腑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五脏六腑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五脏六腑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宋代程颢的《春日·云淡风轻近》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
原文起柔兆涒滩,尽柔兆敦牂,凡十一年。建武十二丙申,公元三六年春,正月,吴汉破公孙述将魏堂、公孙永于鱼涪津,遂围武阳。述遣子婿史兴救之,汉迎击,破之,因入犍为界;诸县皆城守。诏汉直取广都,据其心腹。汉
-
成语发音: 「bǐ xià shēng huā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成语出处: 《花城》1980年第7期:“你们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