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3-04-28 04:00:45阅读:330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唐朝 李白

分类标签: 初中古诗  音乐 抒情 思乡

  《春夜洛城闻笛》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在这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春夜洛城闻笛》注释

  洛城:今河南洛阳。

  玉笛:笛子的美称。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

  《春夜洛城闻笛》鉴赏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第一句“暗飞”二字可谓传神,“暗”字更是首句之关键。因为此时不知笛声自何处飞来,用此“暗”字,恰当非常,足见诗人亦是经过了细心推敲。此“暗”字寓意颇深。说笛声暗飞,似乎是为了来触动羁旅者的离愁别绪。此外,“暗”也有隐约之意,与诗的情境相呼应。“谁家”之“谁”与“暗”照应。第二句渲染笛声,形象而生动,“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整个洛阳城无处不萦绕着悠扬的笛声。这自然是诗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极妙,说笛声“散入春风”,意即笛声随着春风均匀散布于洛城的各个角落。“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相得益彰,充分表现了洛城春夜之静谧,表达了诗人的思念故乡之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辞》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春夜洛城闻笛》鉴赏二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倒颇能显现李太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春夜洛城闻笛》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所以写下此诗。

TAG标签:

猜你喜欢
  • 腰金载笔谒承明,至道安禅得此生,西掖几年纶綍贵,东山遥夜薜萝情。

    出自唐代皇甫曾的《奉寄中书王舍人》 腰金载笔谒承明,至道安禅得此生,西掖几年纶綍贵,东山遥夜薜萝情。风传刻漏星河曙,月上梧桐雨露清。圣主好文谁为荐,闭门空赋子虚成。

  • 一病不起

    一病不起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一病不起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一病不起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赏析

      周密《齐东野语》称毛熙震词“中多新警,而不为儇薄”。词家论词,具有见地。其新警处,不在字而,而在巧思。这首词,写闺中人静夜独居、忆念离人的情状,运笔纤回,含思缥缈。于篇终见意,曲尽掩抑难言的境况。

  •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sǐ shēng yǒu mìng ,fù guì zài tiā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成语出处: 《论语 颜渊

  • 诗偈(其四十)

    唐-庞蕴心如境亦如,无实亦无虚。有亦不管,无亦不居。不事贤圣,了事凡夫。形式: 偈颂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录诗词(204)首庞蕴(唐)成就不详经历不详

  • 变化无穷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biàn huà wú qió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形容不断变化,没有止境。 成语出处: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须臾之间,变化无

  • 快骑璁珑刻玉羁,河梁返照上征衣。

    出自唐代王初的《送叶秀才》 快骑璁珑刻玉羁,河梁返照上征衣。层冰春近蟠龙起,九泽云闲独鹤飞。行想北山清梦断,重游西洛故人稀。汉庭狗监深知己,有日前驱负弩归。

  • 黎简《村饮》描绘风土人情诗

    古代的习俗,在春秋两季的社日里,村民们凑钱备了牲酒,先祭土神,祈求丰年,然后聚在一起欢饮,有时还热闹一番,开展各种娱乐活动。">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意思翻译、赏析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

  • 集地之灵。

    出自先秦佚名的《祭辞》 皇皇上天。 照临下土。 集地之灵。 降甘风雨。 各得其所。 庶物群生。 各得其所。 靡今靡古。 维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 薄薄之土。 承天之神。 兴甘风雨。 庶卉百物。 莫不茂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