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分类标签: 小学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儿童 垂钓《小儿垂钓》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小儿垂钓》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小儿垂钓》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小儿垂钓》创作背景
本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
稼说送张琥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苏轼 jià shuō sòng zhāng hǔ 稼说送张琥hé hé cháng guān yú fù rén zhī jià hū?qí tián
-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翻译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
-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
晚过西湖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吴大有 wǎn guò xī hú 晚过西湖shǔ sè míng míng shī yùn páo,yǒng jīn mén xià shàng qīng
-
自秋来、多病意无聊,不作渭川游。想兰菊凋疏,松筠茂密,亭馆清幽。四望遥山万叠,叠叠翠光浮。人道蓬莱岛,彷佛瀛洲。居士心迷丘壑,念迂疏老懒,难觅封侯。看才能成事业,且自抽头。携老稚、团栾百口,要他年、
-
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
出自明代方孝孺的《蚊对》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
-
千红万紫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千红万紫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千红万紫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唐代李世民的《入潼关》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
-
有瘴多须泪,无令冷药多。细辛并地骨,犀角决明和。
-
大义感人理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
-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