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3-04-24 03:00:44阅读:973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唐朝 白居易

分类标签: 初中古诗  喜悦 写景 春天 季节 景色 西湖 情感

  《钱塘湖春行》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译文二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注释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钱塘湖春行》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钱塘湖春行》艺术特点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钱塘湖春行》结构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钱塘湖春行》创作背景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穆宗时期)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唐敬宗时期)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公元823、824年)间的春天。

TAG标签:

猜你喜欢
  • 充饥画饼诚堪笑,印信凭由却是谎,快活了些社长知房

    出自元代刘时中的《【正宫】端正好_上高监司众》 上高监司众生灵遭磨障,正值着时岁饥荒。谢恩光,拯济皆无恙,编做本词儿唱。【滚绣球】去年时正插秧,天反常,那里取若时雨降?旱魃生四野灾伤。谷不登,麦不长,

  • 左传全集《宋公子鲍礼于国人》原文赏析与注解

    宋公子鲍礼于国人 (文公十六年) 【题解】 从朝代的革新,历史的变迁中不难看出,“国人”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军事行动中,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篇所述即是发生在宋国的一起与国人向背有关的国君废立

  • 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意思翻译、赏析

    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出自宋代赵以夫的《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沈沈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 世路变陵谷,时情验友朋。

    出自唐代李群玉的《杜门》 且咏闲居赋,飞翔去未能。春风花屿酒,秋雨竹溪灯。世路变陵谷,时情验友朋。达生书一卷,名利付春冰。

  • 咏舞妓

    南北朝-何逊管清罗荐合,弦惊雪袖迟。逐唱回纤手,听曲动蛾眉。凝情眄堕珥,微睇托含辞。日暮留嘉客,相看爱此时。形式: 古风押[支]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录诗词(115)首何逊(南北朝)成

  • 题白海青图

    明-李昌祺有鸟有鸟海东青,羽仪戍削心性灵。奋身晴滚半空雪,举翮秋摩层汉星。皇仁诞敷被冰壑,物类随应踰沧溟。九霄振翼逐流电,千里转瞬追奔霆。饥来那暇闯林薮,宿处正欲投岩扃。神恬意定色鲜洁,麾之不去亦不惊

  • 青色直眉,美目媔只

    青色直眉,美目媔只 出自先秦屈原的《大招》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春气奋发,万物遽只。 冥凌浃行,魂无逃只。 魂魄归来!无远遥只。 魂乎归来!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只。 东有大海,溺水浟浟只。 螭龙

  • 两次三番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liǎng cì sān fā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多次,好几次。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绯衣梦》第三折:“你看这个苍蝇两次三番落在

  • 路接禁园草,池分御井莲。

    出自唐代苏晋的《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方汉比周年,兴王合在宣。亟闻降虏拜,复睹出师篇。祈父万邦式,英猷三略传。算车申夏政,茇舍启戎田。严问盟胡苑,军容济洛川。皇情怅关旆,诏饯列郊筵。路接禁园草,池分御

  • 山村道中思蜀

    宋-陆游当年万里客西南,药市题诗倚半酣。偶为三游群玉府,遂妨重到百花潭。剡溪谩说思安道,函谷谁能识老聃。空乞丹青作横幅,半堤寒日策羸骖。形式: 七言律诗押[覃]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录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