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分类标签: 小学古诗 古诗三百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纪游 写山 庐山 哲理 早教《题西林壁》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题西林壁》赏析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地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苏轼的诗既是人生感悟,也是一种政治体验。苏轼自进入仕途后卷入了新旧之法的争议,他在政治倾向上更贴近保守派,反对王安石主导的新法。但他不偏激,主张汲取新法合理成分,主张讲究执行策略,反而又为旧党所不容。因此,苏轼笔下的庐山,也可以看成是扑朔迷离的政局,新旧两党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事实上,人们都置身局中,置身历史长河中,都不免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应该更客观地思考问题,得出恰当结论。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题西林壁》创作背景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
成语发音: 「zuò bú kuī tá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端坐不斜视,专心一意。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太传》:“张孟卓东平长
-
出自元代刘庭信的《中吕·朝天子·赴约》 夜深深静悄,明朗朗月高,小书院无人到。书生今夜且休睡着,有句话低低道:半扇儿窗棂,不须轻敲,我来时将花树儿摇。你可便记着,便休要忘了,影儿动咱来到。 简析这支小
-
出自唐代牟融的《送沈翔》 江上西风一棹归,故人此别会应稀。清朝尽道无遗逸,当路谁曾访少微。谩有才华嗟未达,闲寻鸥鸟暂忘机。临岐不用空惆怅,未必新丰老布衣。
-
高一《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
-
高中文言文实词练习的阅读题 文言实词突破经典练习100题(附详细解答) (共100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答题时间80分钟)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成语发音: 「hēng hā èr jiā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佛教守护庙门的两个金刚力士。比喻有权势者手下的干将。 成语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
-
出自唐代李隆基的《校猎义成喜逢大雪率题九韵以示群官》 弧矢威天下,旌旗游近县。一面施鸟罗,三驱教人战。暮云成积雪,晓色开行殿。皓然原隰同,不觉林野变。北风勇士马,东日华组练。触地银獐出,连山缟鹿见。月
-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贬居黄州时,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上片前四句以实笔写景,目光由远及近,
-
出自唐代徐惠的《长门怨》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
-
宋-释绍昙即虚明处发灵源,坐在沉沉湛湛边。勇退截流机路活,揭翻光影未生前。形式: 七言绝句押[先]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录诗词(891)首释绍昙(宋)成就不详经历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