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解释:走进竹林中的幽深小径,树枝上下垂的藤蔓拂着行人衣裳。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朝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分类标签: 唐诗三百首 田园 饮酒 写景《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译文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注释
终南山:即秦岭,在今西安市南,唐时士子多隐居于此山。过:拜访。斛(hú)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
碧山:指终南山。下:下山。
却顾:回头望。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解释苍为苍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及:到。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行衣:行人的衣服。
挥:举杯。
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河星:一作“星河”。
陶然:欢乐的样子。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机:世俗的心机。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鉴赏
中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全诗以赋体——叙述题写成。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则可知。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横”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之类,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而李白就着意渲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情飞扬,口气中也带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敛了。“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可是一比起陶诗,意味还是有差别的。陶潜的“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可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因而,从李白此诗既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第一次是在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时;第二次是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时。此诗写于李白初入长安隐居终南山时期。
另一种说法是:李白此诗作于公元752年(唐玄宗天宝十一载)春,时李白五十二岁,正隐居终南山。
-
天字第一号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天字第一号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天字第一号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清末近现代初-黄节莲根未长秦蘅老,况汝残开已不堪。剩与桃梨同沆瀣,尚留蕉萃对瞿昙。蝶阑向暝知谁过,燕语无眠却独谙。错被玉人回靥看,不如飘泊满江南。形式: 七言律诗押[覃]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出自南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出自唐代李适的《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一章,章十六句》 芳岁肇佳节,物华当仲春。乾坤既昭泰,烟景含氤氲。德浅荷玄贶,乐成思治人。前庭列钟鼓,广殿延群臣。八卦随舞意,五音转曲新。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熏
-
出自唐代杨衡的《游陆先生故岩居》 独壑临万嶂,苍苔绝行迹。仰窥猿挂树,俯对鹤巢石。上有一岩屋,相传灵人宅。深林无阳晖,幽水转鲜碧。拾薪遇遗鼎,探穴得古籍。结念候云兴,烧香坐终夕。
-
成语发音: 「èr xīn sān y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意念不专,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成语出处: 明 方汝浩《禅真逸
-
宋-陆游栟榈冠子轻宜发,綀布单衣爽辟尘。纵不能诗亦堪画,年馀八十水云身。形式: 七言绝句押[真]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录诗词(9386)首陆游(宋)成就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
-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及译文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那么《鱼我
-
成语发音: 「wǔ tǐ tóu d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 唐·玄
-
成语发音: 「liè huǒ pēng yóu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比喻声势气焰很盛。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
-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诗万首,酒千觞。”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