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21 16:09:04阅读:871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出自唐代诗人刘方平作品《月夜》。这首诗记叙作者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诗的前二句写景,记叙星月西斜,夜深人静。诗的后二句记所闻、所感,因虫声透过窗纱传来,感到已到春暖时节。诗中描绘了一种优美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境界,令人感到物候在变化,又是静美的。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原文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全诗意思及赏析

词语注释
⑴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⑵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⑶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⑷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⑸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⑹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⑺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译文
夜色深沉,月光斜照半边庭院。北斗南斗,不知不觉已经横斜。
今夜十分意外,感觉初春暖意,一声清脆的虫鸣透入绿色窗纱。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鉴赏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首句的“半人家”是诗中的佳笔,它写出了庄户人家的农舍一半为银白色月晖所包围,而另一半却依然坐落在黑暗中。而组合村庄的大片农舍都是这样一边有光,一边阴暗。如此着色,便使黑者更黑,白者更白,在用光上便能更加突出主体(村落)。这要比让描写的景物全都搽上一层亮色更醒目,也更有艺术美。有不少注本谓“半人家”是指一半人家,倒也能说得通,但诗句却无一点灵气了。“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以互文手法解释,即北斗和南斗都发生了倾斜变化,这样就可看出时间的推移,已从入夜而接近更深了。此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全诗意思及赏析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运用了典型示范的笔法来加强春色迷人的主题,其运用的主要意象便是虫声。又有“新透绿窗纱”补加,更给人以清新右爱的感觉。因为这虫声本来已是够清脆悦耳的了,再让它通过“绿窗纱”,似乎将它过滤了一遍,将那些不规整的杂首全都清除掉,剩下的当然全是乐音了。从虫芥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全诗意思及赏析

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如此描写月夜,诗人对季节、时间、空间感受非常敏锐,因此不落俗套,富于创新。由虫声而知春暖春意春至春景,让人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诗句构思和艺术表现都见新巧,一感一听,生了一喜,颇具新意。全诗写得自然流畅,生趣横溢,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者简介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唐天宝年间诗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身未仕。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虞燕《儿时食味》散文鉴赏

    烤食记 围炉烤食,想想都是有趣有味的。 儿时的冬天,南方的阴冷丝丝入骨,灶火便愈发可亲。外婆在傍晚时分准时生火,才不关心大铁锅里烧着的是水、饭,还是猪草,我的两只眼睛独独盯着灶膛,柴火噼里啪啦唱起

  • 应对如流造句十则

    语义说明:形容才思敏捷,对答流利。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应答流畅」的表述上。 应对如流造句:01小明应对如流的口才,让大家印象深刻。 02李教授的口才很好,任何问题都可以应对如流。 03这些小朋友个

  •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出自两汉佚名的《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

  • 欲识从龙处,今逢圣合符。

    出自唐代李程的《观庆云图》 五云从表瑞,藻绘宛成图。柯叶何时改,丹青此不渝。非烟色尚丽,似盖状应殊。渥彩看犹在,轻阴望已无。方将遇翠幄,那羡起苍梧。欲识从龙处,今逢圣合符。

  •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诗词原文、注解与赏析

    “雁”、“好汉”、“长缨”、“苍龙”等,皆为旧典;本篇化用之,了无衔接之痕。这证明毛泽东词艺经历长征火与血的考验,已臻于圆熟之境。证明之一,便是代表作《沁园春·雪》的同期推出。">

  •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出自宋代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6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意思翻译、赏析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青楼曲二首》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参考翻译翻

  • 河阳猪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河阳猪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文言文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 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河

  •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

    出自南北朝江淹的《别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

  • 双通叔一般双,柳耆卿同是柳

    双通叔一般双,柳耆卿同是柳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逞风流王焕百花亭》 第一折(老旦扮卜儿引旦贺怜怜、梅香盼儿上,诗云)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老身洛阳人氏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