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20 16:03:01阅读:62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出自作品《行行重行行》,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是汉末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此诗抒写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后十句为第二部分,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比兴,形象生动;语言朴素自然,通俗易懂,自然地表现出思妇相思的心理特点,具有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原文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注释
⑴重:又。这句是说行而不止。
⑵生别离:古代流行的成语,犹言“永别离”。生,硬的意思。
⑶相去:相距,相离。
⑷涯:边际。
⑸阻:指道路上的障碍。长:指道路间的距离很远。
⑹安:怎么,哪里。知:一作“期”。
⑺胡马:北方所产的马。依:依恋的意思。一作“嘶”。
⑻越鸟:南方所产的鸟。
⑼日:一天又一天,渐渐的意思。已:同“以”。远:久。
⑽缓:宽松。这句意思是说,人因相思而躯体一天天消瘦。
⑾白日:原是隐喻君王的,这里喻指未归的丈夫。
⑿顾:顾恋、思念。反:同“返”,返回,回家。
⒀老:这里指形体的消瘦,仪容的憔悴。
⒁岁月:指眼前的时间。忽已晚:流转迅速,指年关将近。
⒂弃捐:抛弃,丢开。复:再。道:谈说。
⒃加餐饭:当时习用的一种亲切的安慰别人的成语。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的游云遮住了那太阳,他乡的游子却并不想回还。
因想你使我变的忧伤消瘦,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全诗意思及赏析

创作背景

这是反映思妇离愁别恨的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李善注《昭明文选·杂诗上》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并认为作于东汉时期,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主流观点。今人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至于《行行重行行》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鉴赏

此诗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是当时习用的比喻,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人了。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后人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全诗意思及赏析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两叶愁眉,两行愁泪,两地愁怀。

    出自元代兰楚芳的《【双调】折桂令 相思》 可怜人病里残春,花又纷纷,雨又纷纷。罗帕啼痕,泪又新新,恨又新新。 宝髻松风残楚云,玉肌消香褪湘裙。人又昏昏,天又昏昏,灯又昏昏,月又昏昏。 被东风老尽天台,

  • 何良俊《贻华亭诸亲友诗序》阅读答案解析及句子翻译

    贻华亭诸亲友诗序 (明)何良俊 余旅寓留都,故乡诸亲友每有来讯,即讽余南归。尝闻昔人以轩冕为桎梏。夫轩冕者本荣身之具也,然不免于牵曳,由达情任性者视之,其于桎梏等耳。若吴中士

  •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全诗意思及赏析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出自南宋诗人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正气歌》。诗的开头即点出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至时穷之际,必然会显示出来。随后连用十二个典故,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凛然

  • 中国历代文人临终前的绝唱

    一、李斯 言行举止:秦相李斯腰斩前对一同伏诛的儿子说道:牵犬东门,乃可得乎? 小评:临刑前,给自己的儿子竟侃侃谈起了往日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 李斯可真够幽默的,杀了一辈子人,终于轮到自己被杀

  •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五节》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五节》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尽心章句下·第十五节  作者:佚名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 主人闻故旧,出迎时倒屣。

    出自唐代唐彦谦的《夏日访友》 堤树生昼凉,浓阴扑空翠。孤舟唤野渡,村疃入幽邃。高轩俯清流,一犬隔花吠。童子立门墙,问我向何处。主人闻故旧,出迎时倒屣。惊迓叙间阔,屈指越寒暑。殷勤为延款,偶尔得良会。春

  • 横笛临吹发晓军,元戎幢节拂寒云。

    出自唐代鲍溶的《和淮南李相公夷简喜平淄青回军之作》 横笛临吹发晓军,元戎幢节拂寒云。搜山羽骑乘风引,下濑楼船背水分。天际兽旗摇火焰,日前鱼甲动金文。马毛不汗东方靖,行见萧何第一勋。

  • 楼中日日歌声好,不问从初学阿谁。

    出自唐代王建的《宫词(其八十三)》 教遍宫娥唱遍词,暗中头白没人知。 楼中日日歌声好,不问从初学阿谁。

  • 灵具醉,杳熙熙。

    出自唐代佚名的《郊庙歌辞。禅社首乐章。灵具醉》 灵具醉,杳熙熙。灵将往,眇禗禗.顾明德,吐正辞。烂遗光,流祯祺。

  • 聊斋志异藏虱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乡人某者[1],偶坐树下,扪得一虱,片纸裹之,塞树孔中而去。后二三 年,复经其处,忽忆之,视孔中纸裹宛然。发而验之,虱薄如麸。置掌中审 顾之。少顷,掌中奇痒,而虱腹惭盈矣。置之而归。痒处核起[2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