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全诗意思及赏析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唐代诗人林杰作品《乞巧》,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作品原文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词句注释
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③几万条:比喻多。
作品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作品鉴赏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作者简介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死时年仅十七岁。《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
谓乎殿空扆逸,朝懵廷荒 出自唐代来鹄的《圣政纪颂》 三皇不书,五帝不纪。有圣有神,风销日已。何教何师,生来死止。无典无法,顽肩奡比。三皇实作,五帝实治。成天造地,不昏不圯。言得非排,文得圣齿。表
-
出自先秦佚名的《孟子引夏谚》 吾王不游。 吾何以休。 吾王不豫。 吾何以助。 一游一豫。 为诸侯度。
-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
-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南朝梁萧子云《介雅》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宋吴自
-
黄鲁直敬重苏轼 鲁直①晚年县东坡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ldq
-
室如悬罄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室如悬罄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室如悬罄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唐代李骘的《读惠山若冰师集因题故院三首》 五天何处望,心念起皆知。化塔留今日,泉鸣自昔时。古苔生石静,秋草满山悲。莫道声容远,长歌白雪词。高怀逢异境,佳句想吟频。月冷松溪夜,烟浓草寺春。浮云将世远
-
成语发音: 「háng mài mí mí ,zhōng xīn yáo yá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行迈:走路;靡靡:行步迟缓;摇摇:心神不安。走路
-
原文赏析: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拼音解读:yī xiàng nián guāng yǒu xiàn shēn 。děng
-
出自唐代丁仙芝的《相和歌辞。江南曲》 长干斜路北,近浦是儿家。有意来相访,明朝出浣纱。发向横塘口,船开值急流。知郎旧时意,且请拢船头。昨暝逗南陵,风声波浪阻。入浦不逢人,归家谁信汝。未晓已成妆,乘潮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