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19 16:15:00阅读:421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出自南北朝时期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拟行路难·其四》。这是《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拟行路难》共十八首,主要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大多感情强烈,语言遒劲,辞藻华丽。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句。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原文

拟行路难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注释
(1)“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泻,倾,倒。
(2)“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断绝,停止。
(3)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4)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译文
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人生也是有宿命的,怎么能在行走,坐着而叹息又哀愁呢?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木头,石头,怎么会没有感情?声将发又止,徘徊不前,我不敢再说什么了。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全诗意思及赏析

创作背景

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当时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而鲍照出身贫寒,他虽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却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和世俗偏见的阻碍。于是常借诗歌来抒发他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赏析

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人生哲理。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不同处境下高低贵贱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读者惊疑的气势。正如清代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种笔法,正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情。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此句(安能行叹复坐愁)运用了互文的写法来宽慰自己。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这种口吻和这笔调,愈加透露出作者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全诗意思及赏析

诗的结尾,作者才吐出真情。“心非木石岂无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写到这里,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到最大的密度,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尽情宣泄,放声歌唱,已不足以倾吐满怀的愁苦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社会现实对于寒微士人的压抑,已经到了让诗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难进的地步了。有许许多多像诗人一样出身寒微的人,也只能像他那样忍气吞声,默默地把愤怒和痛苦强咽到肚里,这正是人间极大的不幸。而这种不幸的根源,已经是尽在言外,表现得很清楚了。所以,前文中“人生亦有命”的话题,也只是诗人在忍气吞声和无可奈何之下所倾吐的愤激之词。

这首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从作者的表达情感方式来说,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明代王夫之评论此诗说:“先破除,后申理,一俯一仰,神情无限。”清代沈德潜评价说:“妙在不曾说破。”准确地指明了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伴随感情曲折婉转的流露,五言、七言诗句错落有致地相互搭配,韵脚由“流”、“愁”到“难”、“言”的灵活变换,这一切,便自然形成了全诗起伏跌宕的气势格调。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者简介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一带度过的。26岁时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初不得重视,后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后来也做过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之类的官。后因宫廷内部斗争,死于乱兵之中。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所占的比重很大,且多名篇。还擅长写七言歌行,能吸收民歌的精华。感情丰沛,形象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唐代的李白、高适、岑参等人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合称“元嘉三大家”。有《鲍氏集》、《鲍参军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风雨不改

    风雨不改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风雨不改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风雨不改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陈述古辨盗》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述古辨盗》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陈述古辨盗【原文】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①盗者。述古绐②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祠之③。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

  • 兴往留年月,诗成遗子孙

    出自唐代李敬方的《题黄山汤院》 楚镇惟黄岫,灵泉浴圣源。煎熬何处所,炉炭孰司存。沙暖泉长拂,霜笼水更温。不疏还自决,虽挠未尝浑。地启岩为洞,天开石作盆。常留今日色,不减故年痕。阴焰潜生海,阳光暗烛坤。

  • 步步登高

    步步登高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步步登高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步步登高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灵湖通涨海,天堑隔中原。

    出自唐代杨乘的《南徐春日怀古》 六代骄奢地,三春物象繁。灵湖通涨海,天堑隔中原。晓渡高帆驶,阴风巨舰翻。旌旗西日落,戈甲夏云屯。豹变资陈武,龙飞拥晋元。风流前事尽,文物旧仪存。邪侮尝移润,忠贞几度冤。

  • 子爱寒山子,歌惟乐道歌。

    出自唐代贯休的《寄赤松舒道士二首》 不见高人久,空令鄙吝多。遥思青嶂下,无那白云何。子爱寒山子,歌惟乐道歌。会应陪太守,一日到烟萝。余亦如君也,诗魔不敢魔。一餐兼午睡,万事不如他。雨阵冲溪月,蛛丝罥砌

  • 七年级口技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口技文言文翻译   《口技》是一篇清朝初年的散文,写的是一场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七年级口技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口技  原文  京中有善

  • 仲宣一作从军咏,回顾儒衣自不平。

    出自唐代徐铉的《和元帅书记萧郎中观习水师》 元帅楼船出治兵,落星山外火旗明。千帆日助江陵势,万里风驰下濑声。杀气晓严波上鹢,凯歌遥骇海边鲸。仲宣一作从军咏,回顾儒衣自不平。

  • 李商隐落花古诗翻译 李商隐落花赏析

    原文翻译注释⑴客竟去:客人竟然都离去了。⑵参差:错落不起的样子。曲陌:曲折的小径。⑶迢(tiáo)递(dì):高远貌。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⑷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⑸芳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

  • 这龙宫里面,都是些甚么人物?摆列着水里兵卒,都是些鼋将军、鼍先锋、鳖大夫

    出自元代李好古的《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 第一折 (外扮东华仙上,诗云)海东一片晕红霞,三岛齐开烂熳花。秀出紫芝延寿算,逍遥自在乐仙家。贫道乃东华上仙是也。自从元始以来,一心好道,修炼三田,种出黄芽至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