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全诗意思及赏析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出自北宋散文家、诗人曾巩作品《咏柳》。这首诗是继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贺知章咏柳诗之后,描写春柳的力作。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作品原文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作品注解
①倚:仗恃,依靠。
②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③解把:解得,懂得。
④飞花:柳絮。
作品译文(一)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
作品译文(二)
纷乱的枝条还没有变成嫩黄色,便凭借着东风疏狂恣意地生长。只懂得将它的飞花漫天飞舞,蒙蔽日月,却不知道这凛凛的天地间还有清寒冷冽的霜的存在。
作品鉴赏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作者简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生于1019年八月二十五日(9月30日),死于1083年四月十一日(4月30日)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所写七言绝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
-
原文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
出自唐代欧阳詹的《答韩十八驽骥吟》 故人舒其愤,昨示驽骥篇。驽以易售陈,骥以难知言。委曲感既深,咨嗟词亦殷。伊情有远澜,余志逊其源。室在周孔堂,道通尧舜门。调雅声寡同,途遐势难翻。顾兹万恨来,假彼二物
-
原文滨州[1]一秀才,读书斋中。有款门者,启视,则皤[2]然一翁,形貌甚古[3]。延之入,请问姓氏。翁自言:“养真,姓胡,实乃狐仙。慕君高雅,愿共晨夕[4]。”秀才故旷达,亦不为怪。遂与评驳[5]今古
-
《终不知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
-
吴起守信的文言文翻译 导语: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吴起守信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
-
1、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2、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汉;卓文君〈白头吟〉 3、
-
廖有方 (唐)范摅 廖有方,元和乙未岁,下第游蜀。至宝鸡西,适公馆,忽闻呻吟之声,潜听而微惙也。乃于间室之内,见一贫病儿郎,问其疾苦行止,强而对曰:“辛勤数举,未遇知音。”眄
-
出自唐代苏颋的《夜闻故梓州韦使君明当引绋感而成章》 恻矣南邻问,冥然东岱幽。里閈宁相杵,朝叹忽迁舟。君心惟伯仲,吾人复款游。对连时亦早,交喜岁才周。序发扶阳赠,文因司寇酬。讵期危露尽,相续逝川流。卧疾
-
车马填门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车马填门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车马填门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元代秦简夫的《杂剧·宜秋山赵礼让肥》 第一折(冲末扮赵孝、正末赵礼抬老旦、卜儿上)(卜儿诗云)汉季生民可奈何,深山无处避兵戈;朝来试看青铜镜,一夜忧愁白发多。老身姓李,失主姓赵,是这汴京人氏。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