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全诗意思及赏析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出自元代元好问创作作品《台山杂咏》。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仕金官至知制诰。金亡后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
作品原文
台山杂咏
元好问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作品注释
1、这句说站在五台山向北望去,天显得很低,而五台山的五个山顶却显得更高了。
2、灵鳌:神龟。古代神话传说,渤海之东有大壑,下深无底,中有五仙山(瀛洲、蓬莱、方丈、员峤、岱舆),常随波漂流颠簸。上帝使十五巨鳌举头顶之,五山遂屹立不动。此句形容松涛海浪,山顶如鳌头,以五仙山喻五台。
3、井底残山:指诸山与五台相比,如在井底。
4、天巧:指天然形成的五台岩壑景象。
5、神功:鬼斧神功,非人力所能及。
6、湍溪:急流的河溪。风雷恶:形容水流声巨响如雷。
7、翠微:青翠的山峦。此句说云雾在青翠的山峦间飘荡出没。
8、妙高峰:佛教传说中的最高峰,这里代指五台山。
作者简介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仕金官至知制诰。金亡后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元好问擅作诗、文、词、曲,各体皆工。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擅作诗、文、词、曲,各体皆工。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
出自唐代义净的《与无行禅师同游鹫岭瞻奉…杂言诗(一作慧净诗)》 观化祇山顶,流睇古王城。万载池犹洁,千年苑尚清。仿佛影坚路,摧残广胁gJ.七宝仙台亡旧迹,四彩天花绝雨声。声华日以远,自恨生何晚。既伤火
-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光赞,贝、冀观察判官。若拙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军。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拙得以就养。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
-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八节【原文】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
-
中考语文文言文陆元方卖宅练习题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
出自唐代王涣的《惆怅诗十二首》 八蚕薄絮鸳鸯绮,半夜佳期并枕眠。钟动红娘唤归去,对人匀泪拾金钿。李夫人病已经秋,汉武看来不举头。得所浓华销歇尽,楚魂湘血一生休。谢家池馆花笼月,萧寺房廊竹飐风。夜半酒醒
-
出自唐代李群玉的《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短翮后飞者,前攀鸾鹤翔。力微应万里,矫首空苍苍。谁昔探花源,考槃西岳阳。高风动商洛,绮皓无馨香。一朝下蒲轮,清辉照岩廊。孤醒立众醉,古道何由
-
你闻不的我这秽气浑身臭,院公也,我几吃那开埕十里香 出自元代高文秀的《杂剧·须贾大夫谇范叔》 楔子(净扮魏齐领卒子上,诗云)自从分晋列为侯,天下雄兵数汴州。谁想马陵遭败后,至今说着也还羞。某乃魏
-
一日少林寺藏经阁失火,为什么方丈大哭不已? 答案:痛经
-
《魏书·王烈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魏书·王烈传》 原文: 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以颖川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时颖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皆就陈君学,
-
碧沉是关于描写草木的词语.碧沉碧沉的拼音:bi chen 形容树影竹阴等。明·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