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18 15:59:15阅读:594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出自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鲁山山行》。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了诗人深秋时节,林空之时,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其兴致之高,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表露无遗。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原文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注释
⑴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境。
⑵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qiè):心满意足。
⑶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⑷幽径:小路。
⑸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⑹何许:何处,哪里。
⑺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作品译文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全诗意思及赏析

创作背景

诗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当时诗人三十九岁,是其前期作品。这首五言律诗写鲁山行的野景、野趣,突出表现山林的幽静和山行者的愉悦心情。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鉴赏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

山路崎呕,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有什么乐趣。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此诗一开头就将这一类情况一扫而空,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作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复低”,这当然是“山行”所见。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适与野情惬”,则是 “山行”所感。首联只点“山”而“行”在其中。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全诗意思及赏析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复低”;“好峰”之“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说“好峰随处改”,见得人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看山,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单是点题。“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不仅传“幽”、“独”之神,而且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复低”的境界。山径幽深,容易“迷”;独行无伴,容易“迷”;“千山高复低”,更容易“迷”。著此“迷”字,更见野景之幽与野情之浓。

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会“升树”,林中之“鹿”也要“饮溪”;但树叶茂密,遮断视线,“山行”者很难看见“熊升树”与“鹿饮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写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为了表现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饱含着“山行”者的“野情”。“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诗云:“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枯木形,人禽两自在!······”梅尧臣从林外“幽径”看林中,见“熊升树”、“鹿饮溪”,那正是苏轼所说的“无人态”,因而就显得“自在”。熊“自在”,鹿“自在”,看“熊升树”、“鹿饮溪”的人也“自在”。

此联就可以说是“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而且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熊升树”、“鹿饮溪”而未受到任何惊扰,见得除“幽径”的“独行”者而外,四野无人,一片幽寂;而“独行”者看了。“熊升树”,又看“鹿饮溪”,其心情之闲静愉悦,也见于言外。从章法上看,这一联不仅紧承上句的“幽”、“独”而来,而且对首句“适与野情惬”作了更充分的表现。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全诗意思及赏析

全诗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收尾,余味无穷。杜牧的“白云生处有人家”,是看见了人家。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是看不见人家,才询问樵夫。这里又是另一番情景:望近处,只见“熊升树”、“鹿饮溪”,没有人家;望远方,只见白云浮动,也不见人家;于是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呢?恰在这时,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是有意回答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哩,快来休息吧!”两句诗,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都跃然可见、宛然可想。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心悦诚服

    心悦诚服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心悦诚服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心悦诚服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穿裤子的云》作品分析

    一译《穿男装的云》,马雅可夫斯基*于1914年至1915年7月间创作的一首未来主义*的长诗。 诗初发表时有一副题:《四部曲》(一译“四个乐章组成的乐曲”)。全诗除一序曲外,由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部分,

  • 曾子杀猪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曾子杀猪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古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这个故事里看出,要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否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言不行信不果的反面形象,会极大的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也会对孩

  • 滥竽充数

    【题 解】“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充数。南郭处士不会吹竽,却冒充吹竽能手,混在行家里面,捞取好处。而临到要独当一面的时候,他就原形毕露了。故事

  • 千仞泻联珠,一潭喷飞霰。

    出自唐代丘丹的《奉使过石门瀑布》 溪上望悬泉,耿耿云中见。披榛上岩巘,绝壁正东面。千仞泻联珠,一潭喷飞霰。嵯潨满山响,坐觉炎氛变。照日类虹蜺,从风似绡练。灵奇既天造,惜处穷海甸。吾祖昔登临,谢公亦游衍

  • 到前面不是冻死

    出自元代张国宾的《杂剧·相国寺公孙合汗衫》 第一折(正末扮张义同净卜儿张孝友、旦儿、兴儿上)(正末云)老夫姓张名义。宇文秀,本贯南京人也。嫡亲的四口儿家属,婆婆赵氏,孩儿张孝友。媳妇儿李玉娥。俺在这竹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意思翻译、赏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翻译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

  •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亡羊补牢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亡羊补牢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吾祖昔登临,谢公亦游衍。

    出自唐代丘丹的《奉使过石门瀑布》 溪上望悬泉,耿耿云中见。披榛上岩巘,绝壁正东面。千仞泻联珠,一潭喷飞霰。嵯潨满山响,坐觉炎氛变。照日类虹蜺,从风似绡练。灵奇既天造,惜处穷海甸。吾祖昔登临,谢公亦游衍

  • 我着那悬羊击鼓,饿马提铃,埋伏四面隐军兵,拿住张飞必杀坏,方显曹公智量能

    我着那悬羊击鼓,饿马提铃,埋伏四面隐军兵,拿住张飞必杀坏,方显曹公智量能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关云长千里独行》 楔子(冲末曹操同张文远上,开云)幼小曾将武艺攻,驰驱四海结英雄。自从扫灭风尘息,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